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体会
四平站上行车间 倪永祺
2022年10月1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征程,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加强于巩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带领人民向着美好生活而进取。总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纵观历史的长河,新时代的十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万亿斤,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货物+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6.9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近年来稳定保持千万人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中华民族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到:“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回国,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他离妻别子,鞠躬尽瘁。在邓稼先住院到逝世的这段时间,他也没有放下工作,拼力完成了20多万字的《群论》和《建议》。1986年,深感自己时日无多的邓稼先,平静地对妻子说了一句“死而无憾”!短短四个字,满载着一名共产党员甘于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指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不仅是习主席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深切要求,我们要不负使命,承担起历史重任与人民的期待。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这句振奋人心的话,成为网络上刷屏的“金句”,引发亿万人共鸣。我立志,在我接下来的人生历程里,我一定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努力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