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三代铁路人的青春经历见证科技托起铁路梦
发布日期:2020-07-29

三代铁路人的青春经历见证科技托起铁路梦

长春供电段电力线路工 林韦旭


《科技托起强国梦》这本书深刻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撑的这一社会普遍发展规律,读后对我的启迪很大。书中描述的中国科技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充分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特别是从我家三代铁路人的青春经历,看到了科技在助推铁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励我要努力学习,用掌握的科技知识实现心中的铁路梦。

三代人的青春经历、甚至每个脚印都和科技推动铁路飞速发展息息相关。是科技进步使铁路腾飞,是科技进步改善了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是科技进步改变了百姓生活。1964年,刚过20岁的我外公,上铁路工作时,他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才从加格达奇来到长春,他修了一辈子的铁路。他和我讲起自己当线路工那时,铁道是木枕线路,钢轨是轻型钢轨,有日本的、有俄国的,线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从大老远就能听见蒸汽机车呼啸而过的声音,看着劲不小,却也跑不了多快。为了保证线路安全,除了维修保养,每天要24小时不间断地对铁路线路进行巡视,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双脚。那时候线路工的胃没有一个好的,因为要在野外吃饭,冷热无常,特别是冬天,带的干粮即使揣在怀里,拿出来一会儿也冻硬了,只能用火烤着吃,烤一层吃一层,那种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但他非常欣慰,因为修路也是在为祖国做贡献嘛,感觉自己非常的光荣。1993年,母亲跟随外公的脚步,成为了长春客运段“图们江一号”列车上的一名列车员。“人民铁路为人民”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以前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对我讲自己年轻时当列车员的故事:绿皮车上的硬席木条座,如何通风开车窗,用抹布擦拭卫生间的角落,在车厢里为旅客倒水。而最重要的却是烧锅炉,那时的车厢没有空调,东北的冬天又极为寒冷,整列车厢的暖气和热水都是靠锅炉提供的。一个来回要烧掉八百多斤煤,每次干完活自己都变成“小黑人”了。时间又过了十年,到2003年,由于科技的发展,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电力机车环境干净整洁,车厢冬暖夏凉,再也不用扯着嗓子报站名了,再也不用烧锅炉了。速度也快了很多,为旅客节省了不少时间,交通发达了,国家就强盛了,母亲这样感叹到。但她当时一定想不到的是,如今的CRH动车组,运营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2018年,我又跟随母亲的脚步,成为了长春供电段检测车间的一名电力工。现在的铁路人看到和体验到的情景和上两代人的经历大不相同了,真可谓今非昔比。我们已进入高铁时代。到2019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一些偏远或落后地区也加入了 “高铁圈”。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在2020年新年前夕开通运营。从自主设计“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高铁,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高铁科技创新发展。三代铁路人见证了科技走进了铁路,推动了铁路飞速发展。

    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梦想;伟大梦想,引领伟大的民族。从飞天揽月到科技强国梦,再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梦想对于伟大事业的引领作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梦能照亮生活,亦能成就未来,我的梦想就是在实现高铁梦中做一名优秀的铁路供电人。回望70年来铁路三代人青春经历的点点滴滴,“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铁路将在历史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有了梦想还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用干去实现。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动力的源泉。我们应当化梦想为动力积极地筑梦,用行动托起我们的中国梦、铁路梦。如果我们不只在梦里,就应该在通往梦想的路上。逐梦必定要付出自己的行动与汗水,而我将会用我年少的力量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用一种正能量回报一个大写的中国。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在心底里埋下中国梦,用自己的汗水去灌溉它,用心灵的热度去温暖它,用我们强健的体魄去保护它。

   让我们朝着碧蓝迷人的天空,一望无涯的草原,宽阔豁达的海洋,吼出自己的心底话: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将用我的行动托起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