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用奋斗的青春践行铁路梦
发布日期:2020-07-29

用奋斗的青春践行铁路梦

长春供电段安全员 崔洪生


当我读完《科技托起强国梦》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那是因为,我不仅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是强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的重大意义,更因为无数个用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和助力祖国腾飞的英雄们令我动容。我被他们的自我牺牲、不怕艰难险阻永攀高峰、为探索科学秘密的奉献和创新精神感动着、鼓舞着……。从而激励着我,要用奋斗的青春去践行高铁梦。

中国的科技“奇迹”靠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从“发现”到“发明”的190次失败终圆“医学梦”的历程就是用实干托起强国梦的奋斗典范。提起青蒿素,人们立刻会想起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几乎将一生的美好时光都投入到青蒿素的研究当中。疟疾是世界顽疾。人类与之抗争了几千年,最后却由中国人在一棵不起眼的青蒿草本植物中发现。青蒿素的高效、快速、低毒,震撼了国际医学界,为亿万人民解除了病痛,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青蒿素发明之前,人类对疟疾束手无策,谈之色变。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我国约有3000万疟疾患者,死亡率1%,这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打摆子”是民间对疟疾疾病的一种称呼,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冷时,如在冰上卧;热时,如在蒸笼里头坐; 痛时,天灵盖儿破;颤时,牙齿直打抖。”疟疾多发生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岭南两侧,历史上中原王朝进攻岭南,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誓死抵抗的士兵,而是疟疾的困扰,有大量士兵感染造成重大的非战斗伤亡。到了近代,在越南战争期间,美越两国士兵感染疟疾死亡的人数远超于战争死亡的人数。当时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求助于中国,周总理下令,1967年5月启动研发抗疟新药。196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受命参加抗疟药物的研究,屠呦呦肩负重任,担任课题组组长。著名的医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戈尔斯坦曾说:“发现与发明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两条不同路径”。1971年的屠呦呦在失败了190次之后终于在草本植物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的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青蒿抗疟的突破,实现了发现。经过去粗存精,1972年,屠呦呦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的方法成功提取青蒿素,经过临床试验转化成药物,实现了发明。疟疾发病人数从上世纪60年代的3亿-5亿减少到2亿,每年死亡人数也从500万减少到40万,很多国家已经完全消灭了疟疾,青蒿素抗疟效果得到了世界公认,对于未来全面战胜疟疾非常有希望。 

青蒿随处可见,但也只有黄花蒿才能提取有效的青蒿素。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国科学家们对青蒿素的研究并没有止步。屠呦呦说青蒿素的治疗不止于疟疾,非常希望物尽其用。在获奖四年后,其团队又公布了青蒿素研究新成果,对于治疗红斑狼疮、糖尿病效果非常显著,且无副作用。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很高的荣誉,她和她的团队所从事的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是屠呦呦在190次失败后的坚持和执着赢得的。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是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光芒 ”,也是实现强国梦的动力源泉。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高铁的发展也是如此。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利器,中国高铁屡屡被国家领导人在国际会晤的平台上提起,安哥拉、印尼等国家均有中国高铁的影子。大量的实事证明,中国高铁的质量是经得住考验的,高铁项目的优势已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同,这是高铁科研人员不断奋斗得来的。中国高铁技术是从欧洲引进,在吸收、消化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且结合了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差不多是其他所有国家里程数的总和,运营发展规模、积累的经验不是别的国家能超越的。中国高铁凭借自身过硬的科技实力在积极的开展争取工作,让中国的高铁覆盖地球更广阔的范围,成为世界的桥梁。如今的中国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正在向高铁社会迈进,我为成为一名铁路供电青工赶上了祖国腾飞、高铁发展的好时代而自豪。我们新时代铁路人要继承光荣传统,向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苦努力。我是一名普通的供电人,要把小事当成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本职工作,用奋斗的青春追逐铁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