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铁路
故事专题
我所采写过的运转车长——张长林的故事
长春客运段关工委 李文有
我今年70岁了,自1974年从部队复员分到长春客运段(原长春列车段)直至退休后在段关工委工作已整整45年。45年来,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一直参与采写了我们段涌现出的大量先进典型,至今我仍然保留着我所采写过的一本厚厚的剪报簿。如今,虽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剪裁资料已经泛黄,但每当翻起这本剪报,仿佛又把我带回当年那些“老铁路”艰苦创业的激情燃烧岁月。特别是我所采写的小东式的典型人物——全路劳模、“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原长春列车段运转车长张长林的事迹,他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至今仍使我潸然泪下。
我与张长林的结识之缘,那还是通过采访他防止一起重大行车事故开始的。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1993年2月6日的那天,时任段长的傅怀政,从运转派班室巡查回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对我说“刚才听派班员说,张长林在哈拉海站防止了一起钢轨揭盖的事故”。我一听,这件事挺好,多年的新闻敏感立即涌上我的心头。为了把这件事情搞清楚,我急忙去运转派班,对张长林防止事故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寻问和了解。
经了解,我很快弄清了事情的经过:1993年2月6日,张长林乘务长春至乌兰浩特539次旅客列车,当列车经由哈拉海站5号道岔进入一道时,他忽然听到岔区“咣当”一声,随之车体颠簸了一下,张长林凭着他多年的行车经验,断定岔区很可能有钢轨断裂的地方,当即用对讲机通知哈拉海站值班员立即停车。经过检查果然不出所料,5号钢轨有一处根部揭盖长达256毫米。此时,一列由双机牵引的挂有48辆的024次油龙灌车正呼啸地向哈拉海站飞驰驶来,车站信号机已显示了绿色通过信号,值班员及时将绿色信号转为红色信号,果断将这列油龙拦截在了哈拉海站,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有关同行儿事后分析,假若张长林发现不及时,这列油龙很可能颠覆,引起油灌起火爆炸,那时的哈拉海站很可能真的变成了一片火海。
这件事了解清楚后,当天我第一时间抢写了一篇“运转车长张长林防止一起重大行车事故”的短消息,骑着自行车急速分送到市内及中央新闻媒体驻长春记者站。很快,这篇消息先后被《吉林日报》《城市晚报》《长春日报》及《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铁道报》《沈阳铁道报》等多家路内外新闻媒体采用,就连上海的《新民晚报》、香港《大公报》也纷纷进行了转载,一时间张长林的事迹很快在路内外引起强烈轰动。
张长林乘务返长后,我又陪同段领导到站台敲锣打鼓欢迎他凯旋归来,给他披红戴花送到家里。路局领导得知此事后,极为重视,原沈阳铁路局和局党委很快召开会议决定给予张长林记大功一次,并发给奖金4000元。这在当时,是从没有过的重奖,是一笔极为可观的奖金,并在2月16日隆重召开了全局广播庆功表彰大会。时任局长的张晓俊、党委书记马增清亲自给张长林披红载花,向他颁发荣立大功的喜报。
张长林防止行车重大事故的消息报道后,当时我并没有就此撂笔,接着又几次找他详细进行采访。通过深入采访,又得知了他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使我更加深受感动。接着,我又以《春蚕到老丝未尽》《流动人生不了情》等长篇人物通讯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和宣传。一天,张长林特意专门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当时时任长春列车段的办公室主任,按工作职责,作为行政办公主任,我并没有宣传报道的责任,正是他的事迹鼓起了我宣传他的勇气。他给我送来了一盒555牌的香烟,以表对我的感谢,并把一包糖果分给办公室的同志们共同分享他的喜悦。他对我开玩笑的说“文有,我虽然立了大功,也有你的功劳啊.....”,我说“这说那去了,我还得谢谢你,要不是你防止大事故,我那来这么好的报道素材呀,你得了4000元的奖金,我的稿子也没白写,加起来也有400多元的稿费啊”,大家一阵开怀大笑,无不为他的事迹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张长林,1956年参加铁路工作,直到防止这起重大事故的1993年,他时年54岁,在运转行车这一行儿整整干了37年。37年来,他始终出满勤干满点,一心扑在行车事业上。他先后当过扳道员、助理值班员, 1964年开始在原长春列车段从事作业条件苦、安全系数低、技术业务性强的货物列车结解运转车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钩子手的活儿,直到1992年6月结解列车调车作业移交给外站后,他才能跑上了条件好一点的旅客列车。
凡是在铁路工作过的同志无人不晓,运转车长这一行儿是非常艰苦的。一年365天没年没节,没黑天白天,几乎大半时间都在列车的守车和中间站度过,常年吃不好饭饭睡不好觉。夏天,他们头顶烈日,冬天冒着严寒,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人难以坚持。特别是在调车作业时,经常飞上飞下,一时疏忽和马虎,少说一句话,少走一步道儿,减少一个作业过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或造成行车事故。这一行儿,可以说是铁路企业最艰苦最危险的一行儿。然而,张长林就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一直坚守到退休,从未叫过苦,从未喊过累,从未发生过一起行车事故。
张长林的家住在小南,离段很远,上下班常年通勤,有时赶不上通勤的小火车,就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无论是大雪弥漫的寒冬,还是风雨交加、烈日炎炎的盛夏,他从没有漏过一次乘务,从没因为繁重的家务和疾病缺过一天勤,休过一天病事假。他共有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其中一个女儿是聋哑儿,家务负担比较重。当年,这个聋哑姑娘曾在距他家12公里的长春市聋哑学校读书,每天上下学都要家人接送。1992年冬天学校放寒假的前一天晚上,张长林家人到学校去接聋哑女儿时,找遍了全校和附近同学的家也没有找到,张长林听说后心急如焚。此时,到段等乘的时间就要到了,他一声未吭,眼泪含在眼圈里,背起运转车长作业的大兜子,悄悄走出了家门,直奔单位而去。老伴赌气的说“哪有这样的爹,孩子都丢了还去上班,难道工作比孩子还重要吗!”最后,家人一连找了3天,终于在孩子的同学家找回了失踪的哑女。
还有一次,也是在1992年的夏天的一天,他唯一心爱的儿子被自行车撞伤,头部缝了58针,在医院住了48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长林一个班也没有耽误。
张长林并不是一个没有亲情的人。在我采访他时,他眼含热泪地对我说“我这辈子最对不过的就是我的老母亲。我的老家在洮南,父亲去世的早,是母亲辛辛苦苦地把我们7个孩子拉扯大,我多么想在家多呆几天哪,好好孝敬孝敬我的老妈,可惜工作不由已呵!”1977年的一天,张长林突然接到母亲患脑溢血的消息,他用一个大休班时间急忙赶回老家看了母亲,就匆匆忙忙赶回段里走班了,谁知他乘务回来时,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人间,再也看不到自己心爱的母亲了。
几十年来的艰苦行车作业,张长林不仅患上了神经性头痛,还患上了慢性肠炎等疾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次走班衣兜里都要揣上几样顶着药,实在挺不了就吃点药坚持。好心的同志们都劝他“你身体不好,眼看快退休了,你应该和领导说说,找点轻巧活儿干。”然而,张长林却说“不能给组织上添麻烦,能干一天,就干一天!”就是这样,他一直在这块流动的艰苦行车岗位上干到了退休。现在算起来,他已有80岁了,当年他才54岁,我44岁,他年长我10岁。
我在采访与张长林一起工作过的运转车长时,大家都说,张长林有一个绰号叫“张大夫”。我当时很纳闷儿,以为他真的会看病。经过大家解释我才知道,他这个引号的由来,是因为他会给列车“看病”,能够及时诊断不安全的隐患所起的。于是,我便向他们详细了解了这个绰号来源的一些故事。
1990年冬季的一天,张长林在小南车站向专用线推送车辆时,听到一辆车的走行部分有异声,立即向司机显示红色停车信号,经仔细检查发现该车2位轴承架折断,及时将该车甩下,防止了一起行车事故。当时检车的师傅说“你这个车长可真神了,一般的人根本发现不了这样的毛病”。事后,张长林不仅受到了段的表扬,而且受到了当时的原长春铁路分局的通报嘉奖。
在采访中,曾和张长林一起作业过的一位副班车长还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和张长林在开安站挂车作业,在巡线时发现车辆的线路两侧堆放着很多碎石,影响车辆挂车作业,便通知车站找货主清理。货主来到现场看后对张长林说“老师傅,你就挂吧,出了事我负责,保准没事儿”。不管货主怎么说,张长林也没有作业,之后货主从车站找来一个熟人说情,他的副班车长也劝张长林说“我看没什么事儿,咱不看僧面看佛面吧,我看慢慢挂也没啥事儿”,而张长林却严肃地说“这个事儿,咱俩谁的面子也不能给,都得看规章的面子,一旦出了事儿,你我都负不起这个责任。干咱们这一行儿,可不能看面子!”。当时,说得这位副班车长满脸通红,非常不好意思,最后终于等货主将碎石清出标准距离后才进行安全作业。他向我讲完这件事后,并伸出大拇指对我说“如果人人都像张师傅那样,我们的行车安全还有什么不能保障的呢!”
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指点出高徒。张长林在工作中不仅对自己像小东人那样执行标准化一点也不差,高标准严要求,而且几十年来,他还为我们的铁路行车事业带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徒弟。
1990年初的一天,他领着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徒弟在农安站甩挂车辆作业,徒弟看他年岁较大爬上爬下很吃力,就对张长林说“师傅,你休息一会,这活让我多干点”。说完,徒弟便爬上一辆停留车拧闸,当徒弟拧到第二辆车时,就看见张长林爬上了他拧过闸的第一辆车,用手又使劲地拧了几下。事后徒弟对张长林说“张师傅,你的胆儿也太小了,我都拧好了,你咋还不放心呢?”张长林却说“干咱们这一行儿,我们的胆儿越小越好哇,越大越容易出大事呀!就要像小东人那样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啊!”
据我当年采访他的1993年为止,张长林先后带出了38名徒弟,没有一个出过事故,有的还当上了运输科长、有的成为了工程师、有的当上了站长、有的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徒弟们都说“没有张师傅的言传身教,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张师傅的传帮带之恩哪!”
据张长林当年统计,自他参加铁路工作以来到1993年采访他为止,他先后防止行车事故26起,12起大事故(重大事故),安全乘务5567列客货列车,安全走行829632公里,实现10568天无一切事故,在运转行车的艰苦岗位上他一直干到退休,先后被评为原长春铁路分局、沈阳铁路局安全生产标兵、并荣获全国铁路授予的“火车头奖章”。
如今,张长林虽已退休多年,但他的典型事迹,仍然铭记在我的心中。他的那种对铁路运输事业尽职尽责的高尚情怀,他的那种小东人的“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必将成为我们新一代铁路青工的宝贵财富。作为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在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中,更有责任和义务把张长林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张长林的精神真正在广大青工身上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
2019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