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我的父亲李清远
发布日期:2019-07-26

讲好铁路

故事专题

我的父亲李清远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霜雨雪,70年艰苦创业,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然而,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位曾在铁路工作一辈子、抗美援朝的功臣、我的父亲——李清选的故事。我父亲出身苦,4岁丧母,16岁跟着伯父闯关东,作为山东人,性格倔强,爱憎分明。1944年日伪统治时期,父亲在保康车站给水所工作,当时保康车站有个日本人叫高桥,他蛮横高傲,统管着保康车站乃至整个保康镇,铁路工人不管在什么时候见到他,都要给他敬礼。有一次父亲下班途中碰上了高桥,因为低头走,到跟前就没来得及敬礼,高桥当时抓住父亲衣领就打了一个大嘴巴,并说:“你的,回去重来。”父亲就把山东人耿直倔强的性格表现出来,真的往回走、又返回到了高桥跟前,抬起手来也扇了高桥一个大嘴巴。这下可坏了,高桥不依不饶,非要收拾父亲。当时我的伯父也在这里工作,知道得罪了日本人不好办,我伯父找了地方的几位乡绅,费了不少周折才把这事平息。父亲的此举受到了全体工友们的赞扬,都说他为中国人出了口恶气!从此以后,高桥对工人的蛮横态度也收敛了许多。

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有一颗感恩报恩的心。经常教育我们子女说:“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我早就被饿死了!人一定要知恩感恩报恩啊!”也就是这样一颗淳朴的感恩之心,激励着父亲一辈子爱岗敬业。

1950年,美国政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并且很快就将战火燃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安全。党中央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毛主席签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和铁路运输供给等部门,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赴朝参战。我父亲当时32岁,是三江口车站给水司机,家里已有三个孩子,我大姐7岁,大哥4岁,二姐刚满1岁。就是在家里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父亲主动报名,“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奔向朝鲜战场。而我的母亲也是一位贤德善良之人,当时不但没有拖我父亲的后腿,而且非常支持父亲积极赴朝。当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都是自愿的,并不是领导指派或者命令必须去。每当父亲在朝鲜立功之时,三江口车站领导都会组织秧歌队来到我家院子里,敲锣打鼓扭秧歌,送《立功喜报》。这时候人们说啥的都有,有的说这人可能不在了,而我的母亲没有听闲言碎语,默默地抚养着三个孩子,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刚一入朝,父亲被派到条件最差的定州给水所。定州是朝鲜铁路京义线与平北线的分界点,是上行军运列车和下行返回排空列车的必经之路,因此也就成为了敌机轰炸的重点。当时的设备破烂不堪,而任务又非常繁重,给机车加煤上水全是在夜间进行,天一黑,成串的机车就从山洞里出来,排队等着上煤加水,而敌机又不断地轰炸扫射。父亲做为负责人,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语言不通就用嘴模仿各种声音,用手比划各种动作,边在地上画图边组织朝鲜兄弟共同作业,努力完成每一次艰巨任务。工作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台机车整备完之后需要移动,以便给下一台机车腾出水位,而因机车乘务员进防空洞躲避敌机轰炸,一时找不到人,为了不影响下一台机车整备,我父亲就干脆冒着生命危险亲自登上机车驾驶,确保了整备任务的胜利完成。

1951年5月,为了应对越来越繁重的军运任务,军区领导要求机车上煤上水时间尽量缩短。在“联劳”会议上,心里早有打算的父亲拍着胸脯保证每台机车上煤水时间将由原来的半个小时缩短到十五分钟,当场受到了军区领导的表扬。会后,他马上组织朝鲜兄弟连夜工作,将煤台加宽,又将草袋背煤改用铁桶式背煤,并分成上下顺序,互不干扰,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上煤时间;同时又对给水设备进行了改造,加大了管径,加固了管网,也缩短了上水时间,使每台机车上煤水时间压缩到了15分钟内,最快的甚至压缩到了6分钟。     

1951年10月,战事吃紧,上级为了减少定州咽喉地区的机车停留时间,决定恢复被美军炸毁的龟城给水所,又将我父亲派去。这个所因多年封存,设备残缺不全,泵房被飞机炸塌,管道多处漏水。面对这种状态,父亲没有退缩,带领朝鲜员工四处收集材料修泵房,还用草袋子装上泥土,围住泵房,既防寒又防空。上水管道被飞机扫射的都是千疮百孔,他就用胶皮和铁线绑住,由此确保了正常作业。朝鲜兄弟们被父亲这种在困难面前有韧劲、点子多所深深折服,他们连连鞠躬说:“李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好样的!”    

1952年,因战争需要,我父亲又被派到工作效率更低、条件更差的南市给水所。下车一看,该所房屋已被敌机彻底炸倒,只能采用直管上水。煤堆也被炸成烂石堆。父亲到任后,首先通过更换水泵封水圈、大口径管道等方式,解决了水量不足的难题。又带领朝鲜兄弟把煤攒成一堆,清筛整理,终于确保了机车的正常运行。

当年7月15日这天,正在给机车上水时,敌机又突然飞来狂轰滥炸,有的乘务员当场就牺牲了,我父亲的右臂被弹片穿透,头部也受伤,血流不止,但他还是咬牙自我简单包扎后,硬是带伤坚持完成所有机车上煤加水任务后才躲进防空洞。就是这次,导致我父亲的右臂终身伤残。

父亲在朝鲜期间,还为当地人民做过很多好事,比如在朝鲜定州的一天,突然听到铁路旁的村子里传来阵阵呼救声,父亲跑过去一看,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在河水里挣扎,围观群众束手无策,父亲二话没说,跃身跳进河水中,竭尽全力把孩子救了上来,男孩的母亲跪地感谢。类似与朝鲜人民友好友善的事例还有很多,上级派人来探访父亲时,他从来都没讲,只是在晚年讲给我们听。用父亲的话说:“这都是应该做的事儿,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由于我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嘉奖,他带领的给水所荣立集体大功一次,他本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2年,父亲被推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军事管理总局首届功臣模范代表大会”的代表,被评为参加抗美援朝模范给水司机。大会在北京召开。因父亲在养伤治疗,没能亲自去参加大会,但他在朝鲜战场“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上不畏困难、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精神和甘于奉献的事迹,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他所诠释的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

是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意志坚定,工作认真,为人和善,乐于奉献的人。1952年7月15日他负伤之后,组织上安排我父亲回国到北戴河疗养院治疗养伤,并让我母亲带着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去疗养院探望。父亲是一位“见不得人家给好”的人,由于疗养院安排招待家属也非常周到,父亲认为给组织添了麻烦,与我母亲说“这样不行的,多不好啊!”……伤还没有彻底痊愈,就提前返回到了当年三江口车站给水所继续工作了,后来又调回到保康车站给水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给水工作是非常艰苦劳累的。为了节煤,把炉灰渣清筛过的煤核用来烧蒸汽机锅炉,这样燃烧起来锅炉升压慢,需要付出的劳动量相当大,那时父亲他们是一天一宿两班倒,24小时工作,平齐线列车又多,夜间几乎都睡不了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父亲始终出色完成着工作任务、曾多次获得铁路局“劳动模范”、“节煤先进能手”等殊荣。父亲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当地一些工厂,如:发电厂、棉麻厂等锅炉房设备有故障时,也都来请父亲去义务帮忙修理,父亲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地方领导和职工们的赞扬。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了,我也马上步入退休的行列,明年四月份退休之后,我也要申请加入关工委队伍,争做一名志愿者,发扬“情系后代,面向未来,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铁路工作再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