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建设高素质、敢担当、有作为的青工队伍是高铁时代的强烈呼唤
发布日期:2019-07-12

建设高素质、敢担当、有作为的青工队伍

是高铁时代的强烈呼唤

 

姚伊夫

 

铁路青工是新时代铁路建设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他们代表着铁路事业的未来。铁路有一句业务术语叫——“担当”。那么,如何在新时代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铁路青工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且迫在眉睫的一项艰巨任务,更是今后实现“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从当前铁路青工队伍现状看,主体、主流当然是好的。但也不能回避和必须看到一部分青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当代铁路青工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利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对他们的德育工作。

首先不妨对当前铁路青工的年龄段进行以下分析:按2019年作为截止时间,目前35岁以下青工,最早出生于1983年。而这个年份出生的青年,众所周知,几乎百分之百是独生子和独生女。这一茬青年,因为是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截然不同的“独苗”,所以在其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截然不同的成长过程中也就养成了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截然不同的“独特”性格。

结合国家发展状况,这茬青年在出生的时间节点,(1982年)我们国家已胜利召开了党的十二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修改了新《党章》,实施了新《宪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走上正轨。而到他们五六岁(懂人事、有记忆)时,(2016年)党的十三大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初见成效,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尤其是城市里出生的这一代,他们从幼小心灵里,就没有“饥饿、贫困”这样的概念。从呱呱坠地那天开始,他们就是长辈“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炸了”的“心头肉”、“小太阳”和掌上明珠。无一例外地备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过度溺爱和娇宠。进而伴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肩不担担、手不提篮的越来越幸福的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的整个学生时代除了大学,亦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几乎都由家长接送。他们除了上学读书,在家里几乎任何家务都不做。走上社会后,看上去很成熟,尤其是进入铁路工作的青年,基本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如长期接触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在某些方面好像永远也长不大。

毋庸讳言,从这个角度上说,这茬企业青工是最难管理的一代。以此为出发点,笔者不想以人云亦云“唱喜歌”的形式毫无必要地重复“前人之述备矣”地重弹老调,着重将这一代青工的思想观念现状进行剖析,归结出十个方面的一家之言的所谓负面特点浅析如下,仅供参考:

一、消费观前卫。表现为追求时尚,追求高档。而且喜欢相互攀比。往往一见面就比时装,比箱包,比饰品,比手机,甚至比座驾,比住房。主要就是比谁的价钱贵,谁的款式美,谁的品牌靓。还有女青工除此以外还热衷于谈论美发、美容、美体、美指。总之在自己身上花钱从不心疼。业余时间很少陪伴父母,往往参加“同学会”、“战友会”和各种聚餐会,离开饭店,再进歌厅,或再开牌局,如是而已,乐此不疲。

二、婚恋观率性。有些青工沉迷“网恋”,把婚姻与恋爱视同儿戏。或一见倾心便以身相许而“闪婚”,甚至未等度过蜜月又因一言不合而“闪离”。或因铁路业务性质造成倒班夫妻聚少离多而移情别恋,最终导致分道扬镳,不一而足。国家民政部截止2018年的统计表明:青年离婚率连续15年持续走高。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则呈现逐年下滑。我们铁路当然概莫能外。

三、家庭观退化。笔者了解到,这一代青工大多上班以后,所挣工资一般不交给父母,全部自行花销。上班后在单位食堂就餐,下班后到父母家吃饭或到饭店就餐或叫“外卖”。组建自己的小家以后基本依然如此,甚至不会做饭。小家对于他们只是一个“私人寝室”。小家装修全部比父母家漂亮,但因不善打理家务,缺少父母家的那份清洁和规整。

四、伦理观衰变。没有上几代人对祖辈、父辈的那样毕恭毕敬。在家里,比如最简单的帮父母洗脚恐怕也很难做到。有次周日笔者去朋友家作客。正赶上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出门归来,边脱鞋边大声喊着:“小祖宗回来啦!”。现在算来,这女孩刚好已到了30出头的年龄,保不准也是现在铁路某岗位上的青工。有些青年在家和父母顶嘴、吵架或成常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无从谈起。在外面,很少见到他们的尊老爱幼。走在职场里,坐在公交上,找他们办事等等,其实每个读者都会有这种切身感受。

五、执业观错位。上笔者私下一些青工交谈,好多人上班只是为了挣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本岗位工作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谈不上爱岗敬业。像当年那种“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小东精神”更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有些人甚至是“能应付过去就行”。至于标准化作业,对于他们而言,迫于上级检查,怕扣奖金才不得已而为之。这无疑给运输生产无时不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六、荣辱观模糊。一些青工缺乏对先进人物的崇敬情怀。对荣誉的向往感和光荣感也不强烈。犯了错不以为耻,整天嘴上挂满脏话却反以为荣。工作中缺乏老铁路人的“争先创优”劲头和“比学赶帮超”热情。前些时笔者参加过一次规模隆重的选树表彰“十大道德标兵”的专项会议。这“十大标兵”除了在接受表彰这一环节脸上写出荣誉感外,其余会议时间,竟有8名标兵全部旁若无人地低头玩手机,会议上传达上级文件不听,领导讲话不听,交流经验不听,一直玩手机玩到到会议结束。标兵是标杆,是榜样,真不知在场参会的其他青工此时此刻做何感想?

七、苦乐观畸形。表现为相对的自我,自私,自娇,自闭。不愿和别人(包括亲人)说心里话。不能吃苦,不愿受屈,不能受累。抗压能力不强。缺乏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素质。向他们讲“光荣传统”,讲“艰苦创业”,讲“勤俭持家”,他们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那时候的人“发傻”,“发疯”。日常生活中乐于摆谱,乐于享受。

八、是非观混淆。往往表现为性格偏执,看问题偏见,而且做事情往往偏激。本来是一般的人情常理,他们有些人却坚持截然相左的谬论。本来常人普遍认为本来是错的事,他们却坚持认为是正确的观点,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啼笑皆非。自身本来在工作中犯了错,领导批评,会反感。扣发奖金会抱怨,甚至怀恨在心。

九、信仰观扭曲。受社会上负面东西的影响,一些青工政治上不要求进步,也不愿靠近党组织。与他们谈起信仰,笔者多次听到,一些青工直言不讳地讲,“我知道共产党好,但我的信仰就是钱,因为这社会干啥都需要钱,没有钱,干啥都玩不转”。还有一些青工沉迷于网络,玩暴力闯关,玩色情游戏,有空不是泡在网吧,就是抱着手机,如醉如痴,如吸毒一样上瘾。

十、法制观淡薄。一些青工不习惯铁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过于严格的管辖和约束。笔者了解到,某站段有2名新毕业入路的青年大学生上班不到数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习惯于这种监狱式的管理”竟义无反顾地辞职,宁愿现在某企业里做月薪2000多元的保安。有些青工明知法律规定,却热衷于经常在网上下载并到处传播各种负面的东西,混淆民众的视听。还有些青工不但在单位经常违章违纪,还与社会上一些“混子”称兄道弟,混迹于其中,有的日见沦落,甚至最终走上违法的不归路。据有关方面连续20年的统计,我国犯罪率始终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青少年犯罪在70%以上。超过很多年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量。青少年犯罪2018年超过5万人。当然,青年犯罪中有没有铁路青工,有多少,笔者不得而知,也自然不敢妄言。

对于以上这十个方面青工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有可能上级组织或一些读者认为笔者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甚或信口雌黄,危言耸听。然而这确实都是近年来笔者从铁路不同岗位现实中真真切切的所见所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习惯于把人的成长比喻为树木的成长。由此推论,如果把人从出生到十八岁,称属“幼苗”阶段,那么年满十八周岁,就应属进入“成年”但未成材。长到二三十岁,树苗是弯是直,已基本成型。换言之,青年的思想观念已基本形成了。而此前的教化责任,一是家庭,一是学校。习总书记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就是强调“幼苗”的培育阶段至关重要。而在学生阶段,学校实则担负着“文化教育”与“德化教育”的双重重任,由上而知,走上社会即参加工作后青工的思想教育难度应该有多大。但既然历史已把青工思想教育最难阶段的重任赋予了我们,企业各级组织就只能知难而进。

法国哲学家爱尔威修说:“人是教育的产物”,他认为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受后天教育影响的。他也强调了“人的后天塑造性强”。这有青年人的自我“塑造”,也必须有外力的帮助“塑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强调要培养和树立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拓展和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从而推进和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头有比历代青年更为神圣和艰巨的“担当”着复兴中华的重任。由此可见,密切关注、研究和修正青年思想观念走向,在青工的成长成才这个“特殊发育期”共同发力,克服以前思想政治工作“隔靴搔痒”挠不到痛处的做法,面对难点,拿出良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青工的思想教育和帮培工作,对铁路青工进行思想观念的再塑造,使之真正牢固树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显得多么的重要。这必然是铁路企业各级组织的共同承担的天职和十分紧迫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