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2017年区域关工委演讲比赛获奖作品《践行赤子心 托起“铁路梦”》
发布日期:2018-04-11

2017年辉煌与梦想演讲比赛获奖作品


践行赤子心  托起“铁路梦”

                                                       四平工务段   娄洋


   有这样一种文化,它随时间的流逝而越发厚重;

   有这样一个民族,它历经沧桑却更显坚定;

   有这样一个梦想,它就是一直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响亮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我的梦想是铁路发展之梦,可这个梦要如何实现?我想我们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仰望梦想,脚踏实地,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走,在自己的岗位上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奋斗,就能托起我们的“铁路梦”。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人,30多年来,他从未离开过这两根无限延伸的钢轨,他没有华丽的豪言,没有惊人的壮举,始终在现场默默耕耘着、奉献着,他用赤子诚心,用“钉子般精神”诠释、践行着铁路发展之梦。他就是四平工务段郑家屯车间副主任李文生。

   2002年6月,李文生74岁的老母亲被查出肝癌晚期,医生告诉家里人,老人时日无多。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在身边,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但从老人发病到去逝的28天时间里,他却从未请过一天假。

   在四平工务段,只要提到李文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身患重病理应在病床前尽孝,但正是这段时间,恰巧赶上了“集中修”会战,作为郑家屯线路车间的现场负责人,每天的会战任务需要他去领,每天的具体工作需要他去安排布置,会战现场他不仅要保证好职工的安全,更要他带头领着大家去干活……

   那段时间,总是看到他在施工休息的时候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给妻子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但转过身过后,他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一线,拿起撬棍开始干活。

   也听单位老同事说起过,老人在生病期间,每天都会撑着病怏怏的身体,忍着疼痛为李文生做早餐。其实,李文生每天都会早早起来为母亲打理好一切,但当他每次走进厨房的时候,都会看见母亲日渐消瘦的背影,布满老茧的手里正在拿着锅碗瓢盆为他做早饭。每次他都强忍着泪水笑着说:“妈,今天咱娘俩吃啥啊,我帮你做!”

   对母亲起早为他做饭这件事,无论怎样劝说母亲都雷打不动。老人说:“儿子,我这身体我清楚,给你做一顿、少一顿,我现在不做,说不定哪天你就吃不到了”。听到母亲这样说,他便捧起碗、深埋下头,生怕母亲看到他掉进碗里的泪水。和着泪他一口一口勉强把饭塞进嘴里,但是却怎么也咽不下去,便硬吞到肚子里……其实他早已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心里一直想的是妈儿子没能照顾好您。但抬起头看到母亲露出了笑容,他知道现在是掰着手指数日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母亲开心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老人去逝的那天是星期五,他带着工人进行捣固的时候,妻子的电话打了过来:“文生,妈不行了,你赶紧回来!”他颤抖着放下工具,焦急地和领导说了几句话,便匆忙的跑着离开了施工现场。

母亲合眼前一个小时李文生才来到她身边。拉着昏迷不醒的母亲,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妈,我回来了,文生回来了,今天会战就结束了,您等等我呀,您再看看我,和我说说话,妈……”无论他怎么喊,母亲再也没有睁开双眼。他紧紧拽着母亲的手大哭着说:“妈,儿子不孝,儿子对不起你”。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待工作,他可以说是无愧于心,可是作为人人都交口称赞的孝子,却留下了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用他的话说,老人一辈子从未给儿女工作填任何麻烦,就连为母亲料理后事的时间也是在周末。周一的早晨,他又如常出现在了单位,已经无法尽孝,但是他要好好工作,让母亲安心。

   他30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看似平凡,却折射出老铁路人的执着与坚守。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铁路职工,我梦想便是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用实践来锻炼自己;是用责任和担当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个人梦。

   虽然我的梦很渺小,可是只要努力,我相信,也许就会在渺小中变得伟大。生命因梦想而灿烂,岁月因梦想而葱茏,我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执着前行,实现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优秀铁路工人的梦。让我们的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让我们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梦想,在自己人生的航程上乘风破浪,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