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实叙事诗·
永不陨落的星座
作者:崔雨晴、陈家鼎
让我们为妈妈点燃起九十五支生日的烛光
烛光里,我遥望着那深邃的夜空
浩瀚的星群里
我追踪着一颗永不陨落的星星
流动的星河里
我知道哪颗最剔透,哪颗最晶莹
因为,你胸前的镰刀斧头蕴含着自豪
因为,你胸前的党徽永远标志着你的骄傲与光荣
让我们在妈妈九十五支烛光里
去寻觅你在通霍线上的三十一个
三十一个并不平凡的春夏秋冬·······
2016、1月5日
凌晨5点40分钟
内蒙西部草原上的霍林郭勒车务段
一位普通的党委书记——高明堂
猝然倒在他的岗位上,永别了他刚刚54岁的生命
5点40分与54岁
这组数字的巧合,不管是天意还是注定
给我们带来的是揪心的遗憾,切肤的伤痛
来不及嘱咐
来不及叮咛
来不及交待
更来不及倾听
就这样无声无息地
停止了那颗辛苦、疲惫而又强大心脏的跳动
也许紧贴胸口的那张老桌子
能见证他最后一刻的骤停
也许那把陈旧的座椅
能够感受到他最后一秒的沉重
也许他那双伸开的大手
还要向装满煤炭的大列挥动
也许那双扣进这块土地的大脚
还要走访几位困难的职工
也许那张紫铜色的脸庞
还想去沐浴草原上那迟来的春风
也许那憨厚的嘴角
还要告诉我们保持安全、稳定
辽阔的草原啊,你把他呐喊着送到这个世界
你却又这样悄无声息的抱回自己的怀中
对你,这可能是最好的轮回
可是
对我,对我们,那是最大的心痛,最大的不公,不平
我们需要他的热情
需要他的坚定
需要他的平和
需要他的坦诚
需要他的严于律己
需要他的两袖清风
更需要他胸前的党徽
引领我们继续前行
然而,不!这里没有然而
只有,车轮含悲
动脉含情
洁白的雪,展开无垠的挽帐
嚎啕的风,卷起了撼天恸地的悲声
那从三百,递增到四百、五百朵白花
在人们胸前,为他铺满着一路走好的旅程
泪眼不忍瞻望他的遗容
心里却爆发着对他的崇敬
呼喊着:
好书记啊,走好,走好,一路太平·········
通霍线
1986穿过渺无人烟的内蒙西部
踏破了大草原亘古的宁静
无边的荒凉
从此,有了钢轮撞击钢轨的轰鸣
但是,轰鸣过后的艰苦、空旷、寂寥
笼罩着这八百里瀚海的孤独,千里草野的密封
挑战着西部铁路人的生存能力
研磨着西部铁路人需要丰富的感情
在挑战意志,选择艰苦和舒适的交叉点上
一个年轻的蒙古汉子,毅然的来了
来的那样果断,那样从容
“听党话,跟党走”,是离家时亲人的嘱托
“回报草原,奉献家乡”,是他庄严承诺的坚定
他,乐享清苦拒诱惑
他,甘守寂寞写忠诚
他,不畏艰苦铸丰碑
他,扎根草原乐融融
面对彻骨的朔风
脚踏透心的寒冰
在暴雪封门锁户堵塞运输的时候
他以无畏的拼命精神
用双手掏开了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即使在胆摘除的第三天
他执拗地出现在一线,陪伴着职工
当传来老母亲病情危重的消息时
也正在进行着大规模转线工程
默默忍受惦记的撕裂
埋下母子连心的痛
白天,他给职工的是平稳
夜晚,他独自面向家的方向
将泪水洒向无边的星空
带去“妈,这里重要,我离不开呀”的心思
祈求爱他、养他、拉扯他长大的母亲珍重
四天后,他心急似火的赶回家里
母亲已经处在无知无觉无感之中
然而,此时她奇迹般的睁开了眼睛
“儿子,你回来了”
“妈,儿子回来了·········”
如果真有生命中的精灵
我想弥留中的母亲是在期盼
实在不愿割舍的等
等着他??等着他
等着儿子从孕育到伟岸的身影
可怜天下父母心
即使到最后时刻
也不愿扯断对儿子的牵动
他紧紧抓住儿子的手
那是舍不得身上掉下的肉
她缓缓松开了儿子的手
那是他放心的走了,走得那样舒展,那样平静
“妈········”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喊
告别了那座普通母亲的坟茔
他以男子汉敢于担当的脊梁,
他以铁路人开阔的心胸
就这样映红了他的肝胆相照
捧出了他的忠心耿耿
有他高明堂在
即便是山穷水尽
总会带来一片柳暗花明
他说过:“清苦也是一种态度”
他知道:共产党人的最大担当
那就是:
军号声声时,敢于首当其冲
战旗猎猎处,敢于刺刀见红
枪林弹雨中,敢于流血牺牲
共产党人的选择
就是做刺刀见红、首当其冲、流血牺牲的普通一兵!
成为动脉上一根承重的轨枕
愿作钢梁上一颗牢固的铆钉
躺下时,是一条承载列车的路基
站起来,是飞速前进的铁马钢龙
旗帜在手
党徽在胸
他坚信通霍的明天
必定是新城连毗,活力无穷
他坚信霍林郭勒的明天
一定会走向自己的铁流滚滚,飞光流彩,骏马奔腾
他坚信这条钢铁纽带
必定连接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草原上的萨日朗花开了
霍林郭勒的草原绿色浓了
草原上的酒更香了
霍林郭勒人的脸也更红了
我仰望着霍林郭勒的夜色
也凝视着那扇窗里明亮的灯
他还在梳理自己的思路
他还在准备明天的播种
三十一年,他就这样,将胸前的党徽
羽化成,遍布草原,镶嵌动脉的星星
这永不陨落的星座
在轨面上剔透
在高速中晶莹
在母亲九十五支烛光中
凝聚成浩浩荡荡的铁流
成功!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