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传承家风祖训 教子成人成才
发布日期:2017-09-04

 长春铁路关工委

“三家”建设专题

 

传承家风祖训 教子成人成才

——谈谈我的家庭、家教、家风

白城车务段松原站关工小组长 任叔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说过,家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关系到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家庭问题值得关注。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是治国理政的一个积极而又十分重要的措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家庭和睦、国家强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我既是老一辈良好家风的受益者,又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传承人和实践者。

一、怀敬畏之心,一心一意传家教

过去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兴'',就是希望每个家庭或家族都要世世代代传承良好的家风,把做人做事的本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良好的家风源于良好的家教,是一个家庭事乃至一个家族长辈或老人若干年甚至几代人持之以恒言传身教的成果。

据老辈讲,我家祖籍河北,明请两代出了多位举人和秀才,并有多人在府县供职,在公立、私立学堂及私塾教书者更是人数众多。正是在他们不懈努力下,任氏家族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和良好的口碑。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认真,做人正派,家教严明,家风优良。祖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在府县志上都有明确记载。我们祖上之所以成为当时当地的名门旺族,之所以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很多先辈都认同地说,这全都得益于祖辈传下来的良好的家教所致。家教使任氏族人知忠孝,懂礼仪,守信用,讲正义,家教使任氏家族人丁兴旺,家业有成。任氏家族的家教像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上,最终凝结成优良的家风,终使任氏家族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一派生机。

任氏家族的家教,集中体现在传承数个朝代的家训上,有四句话:“做人以诚信为本,办事从谨慎为尚,尊长以敬孝为先,持家从勤俭为荣。”这四句家训,族人世代从孩童记事起都要以敬畏之心铭刻在心,并作为人生的言行准则。先辈多人在府县严衙门当差,他们坚守家训,没有因贪脏枉法受到弹劾和处罚的现象。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最可贵的是我们任氏家族前辈们把这个家训作为家教的重要手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比如,到了当代,我爷爷作为传承人,把流传数代几百年的家训传给了我的父亲,在家训严格规范和家风细雨润物的熏陶下, 我父亲完全继承了前辈高尚的道德品质,当了一辈子教书匠。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对待同志同事和邻里朋友温和礼貌,和谐相处。可以说,从我爷爷那辈一直到我和我的儿孙辈,我们对于家教的传承都是以敬畏之心一心一意对待的。我曾与父亲讨论过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父亲说,家庭影响的作用力来自家教,良好的家教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家风,而良好家风对家庭成员成长成才的作用不可低估。

父亲对下一代经常进行传承家教的教育,他常说我们任氏传统家教经过前辈几代人的摸索、实践,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具有朴实高尚的品质,也是任氏家族的传世法宝,我们这一代传给你们了,你们时时刻刻不能放松,不但要继承还要延续下去。就这样,在父亲的坚守下,任氏家族、家庭光明向上的家教得以完整地传承到我们这一辈。

我高中毕业后,先教学后参军,退伍后分配到铁路,当上了具有“二七”光荣传统的铁路工人,心里特满足。当了十几年生产一线工人,我一直恪守良好的传统家教。那时工作量很大,吃的又差。上夜班只能在窄窄的长板橙上躺一会儿,直直腰。数九寒冬,零下近四十来度,一蹦跶就是一整夜,嘴说话都瓢了。但我毫无怨言,不泄气,不气馁,干什么工种都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那些年我刻苦学习《技规》、《站细》应知的全部知道,应会的也都烂熟于心,每次理论和实作考试都达良好或优秀。我还发挥了自己能写善画的特长,出车间黑扳报和车站画廊,受到领导和职工的好评,都说这个小伙子仁义,有教养。而我却一直不敢松懈下来,内在的因素就是家教和家训在起作用,它一直在督促我做好人,走正道。

老天不负有心人,入路第四年,我入了党,提了干。在宣传助理岗位上我依然不敢有半点懈怠,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传承任氏的家教,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铁路的发展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期间在中央级,省市级及''两铁''报发表了我撰写的数千稿件。有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杂文、言论、小说和散文等等达数十万字。我还多次被评为各级优秀通讯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我虽然没当上什么领导,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奉献,感觉自己无愧于父母对我的教育,无愧于祖上传下来的良好家训。

二、揣家国情怀,一点一滴正家风

虽然中国传统家风也有随着时代变革而有所改进和丰富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传统家风已经过时,它的核心价值没有改变,甚至可说是恰逢其时。家庭是社会细胞,通过家教家风等教导和熏陶后辈,潜移默化,仍然能起到''细雨润物''的教育效果,起到规范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和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就我们任氏家族而言,我觉得良好的家风传承到我这辈儿,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在自觉地继承任氏家族传统家风的同时,又与时俱进把家风建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汇,力图通过家风建设影响和教育我的孩子。我的具体做法:第一是以传统家训的四句话为核心内容去影响我的孩子。让他们牢记祖训,清白做人,认真做事,不能给祖宗抹黑。第二是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父母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有些事会在孩子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好事坏事同样使孩子永生不忘!正像俗话所说,''好地出好苗,好苗打好粮''、''根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日常生活中,我们夫妇就一直教导孩子们诚信做人,把诚实守信看成人生必须一生坚守的大事,丝毫不能降低标准。我的小儿子五岁时,经常和小伙伴玩叫《打背子》游戏(挖一定短离的定量小坑,用玻璃球轱辘进多少为输赢)。一次小儿子见邻居家小鸡进我家鸡窝下了个蛋,当时用把这个鸡蛋当成了琉璃球轱辘起来,小朋友顿时兴趣大增,欢呼雀跃,结果把鸡蛋打碎了。他妈知道这件事后,就及时地给他讲不能拿人家东西的道理,并拿我家的鸡蛋带着小儿子一起去邻居家还鸡蛋,向人家陪不是。当时妻子想,这件事情摆在孩子面前,却是对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考验,千万不能马虎,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孩子们都看着呢,处理的是否得体事关以什么样的家风引导孩子。后来妻子把这样事跟我说了,我认为妻子这事干得漂亮,感激她不但是贤妻还是良母,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第三是从点滴做起,不放过小事。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鸡鸭,大时盗骡马”。我的大儿子小时有一次在外和小伙伴玩耍时见地上有一个钱包,他机灵地马上拾起揣入裤兜,没人看见,他假装对小伙伴说回家喝水,到家后满脸通红,兴奋得气喘嘘嘘地连声说捡了钱包,里边有好多钱。说这回我们哥仨可以吃冰棍和糖块啦。他妈数了数,一共是三十二元四角八分钱。当时七十年代初,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款。相当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呀。面对孩子,我们夫妻俩毫不迟疑地决定把钱交给失主。对儿子说这是一家人吃饭的钱,别人的钱咱不能要。经过一番说教,孩子懂了,我们共同到了拾钱的地点等着。果然一会儿跑来一个穿得挺破旧的中年妇女。她满脸淌汗地急说看没看见一个钱包,她说是开丈夫的月工资,钱从兜失落了,家里还等这钱买米呢。听她说对了钱数我们就把钱如数还给她。她一下子惊住了,嘴唇哆嗦半天说不出话来,突然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要瞌头,我们俩急忙把她拉起。她千恩万谢地拿出2元钱往孩子手里塞,我们果断地谢绝了。她几步一回头抹着眼泪看看我们。儿子快乐地跑了,高高兴兴地和伙伴们玩去了。我们夫妻就是这样以家训为准则,在孩子面前严格要求自已和孩子们,说话不走板,做事不走样,给孩子树标杆,做榜样。大儿子长大后,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常常深有感触地说,想想当年你们的教诲,一点一滴都从传承良好家风入手,这也是我们哥几个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二儿子任闯退伍后入路,上班头一天,他妈对他了说,咱得约法三章,你要把工作做好,歪的邪的咱不沾边,不要做出有辱家风的事来,你要往家拿铁路上的东西,我就让你送到车站派出所,我说了就算数!那时铁路还有点“烂巴地”,个别职工“近水楼台先得月”,吃拿卡要,有的甚至盗窃运输物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有的丢了铁饭碗,有的被判了刑。因为有了家教垫底,有家风熏陶,任闯在班上做到了秋毫不犯,不拿铁路“一草一木”。任闯结婚当天晚上,小俩口要回新房时,他妈对新儿媳郑重地说,我现在已经交班了,把任闯交给你,他今后怎样就看你的啦,上班就是一心一意干好活,坚决不行往家拿公家任何东西。这也是咱家的家风。儿媳拉着婆婆的手笑着说,妈,您就放心吧,我爸是法官,我也是在严格家庭教育中长大的。我现在就向您保证,任闯会干好的,保证不出任何问题。事实证明了她的诺言,任闯结婚后一直上进,从来不用我们操心。 我的三个儿子,两个在油田一个在铁路。他们思想积极进步,靠近党组织,在单位大小都负点责,可以说都干得不错,使我们老俩口既舒心又感到特别安慰。其中两个儿子也做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特长,现正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精神,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三、持忠孝之道,一言一行严家规

我的父母在旧时都是教书的,所以,家规特别多。父母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水无规矩乱流,人无规矩乱走。”日常则要求我们站有站样,坐有坐像,决不可歪扭斜靠;吃饭时大人没上桌,不可往前凑;大人没举筷,小孩莫伸手;挟菜不许过河,只吃自己前边的;严禁吃饭时乱说话;不许挑三捡四的,不许说饭菜咸了淡了不好吃;不许筷子敲碗,用筷头指人;吃完饭碗中无饭粒,掉在桌上炕上的饭粒要捡起吃掉……日常大人唠喀不许插话,来人吃饭不许站地看,要回避;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等等,每件事都有规矩。

我们兄弟姐妹七人,一水水挨肩,在家规的规范下,从小就懂得按规矩行事。兄弟姐妹之间从不相互打骂,而是互相谦让,大的护小的,小的听大的。我们的家规还有一条:绝对不许偷东西。现在的说法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是雷区。邻居家小鸡蛋下在我家鸡窝里,每次父母都让我们送还人家。以上这些规矩我们都铭记在心,可以说没齿不忘。我们一个个像小燕一样该“出飞”了,都逐渐成了大子伙子大姑娘了。母亲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一个个飞向远方,这些都伴随着母亲疼爱的泪水和千嘱咐万叮咛,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忘掉家规,不可做出违反家训之事。母亲还说,遵守家规就能一生平安,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否则就家不像家,人不像人,活在世上没意义。

有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其实也是家风的一种体现,是没有良好家规的结果。家庭里的长辈沾染了不良风气,子女也难免受到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往往是以我的父亲母亲为榜样,以他们的家庭、家教、家风方式为借鉴,注重从一言一行上做样板对我的家庭成员施以影响。其中最主要是像父母那样通过立家规、严家规来建设和培育我的家庭、家教和家风。多年来,我先后确立了这样几项家规,要求我的儿女严格执行,不得走样。一个是忠厚孝顺。在家孝顺父亲做听话懂事的好儿子,在外做忠诚企业,为人敦厚的老实人;二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永远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做一个对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尤其不说对党对国家不利的话,不做对党和国家不利的事;三是做事认真,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四是对自己子女严加教育,把好的家教、家风、家规传承下去,为祖宗争光。这是最大的规矩,必须一丝不苟地严格落实。多年来我和妻子有个默契,在孩子面前一定注意自身言行,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说半句有悖家规的话,绝不可做一件有悖家规的事,一言一行都要站在严肃、严格家规的高度去对待。不但如此,还要身体力行为孩子们树榜样立规矩。父母健在时,每当过年我都回家给父母拜年。母亲最后几年,过年我回去跪地给母亲磕头,母亲用苍老的双手摸着我花白头发,心疼地说,我的儿都这么大年岁了,还不忘磕地给我磕头,以后就别磕了,妈不挑啊。我说,妈,儿子在您眼里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儿子永远忘不了您老的养育之恩,只要条件充许,年年给妈磕头拜寿。我之所以坚持这么做,本质上是我有感恩之心,同时也包含对我自己孩子的示范作用。

对儿孙们的一言一行我和老伴也从不忽视,一直坚持严家规从一言一行抓起。有一年过年,我领一个孙子去我大哥家,主要看看供奉的家谱,当地风俗是家族长房长孙(同辈中年令最长者)供奉家谱。我站在家谱前细细地看,慢慢地回忆,家谱对联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写的,对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横批是''慎终追远''。这已存半个多世纪的家谱,在''文革''''破四旧''时,是母亲冒着被批斗危险塞进炕洞里而勉遭和那么多从我家搜出来的古版线装书毁之一炬。于是把它视为传家宝,倍加小心保存到今天。当我边看边回忆时,孙子拉我一把说,走吧,爷爷,这玩艺有啥看头。幸好屋无旁人。回到家中,我批评他一顿,还讲了敬孝先辈的家风家规的重要性,批评他不应该说出样不孝敬的话来。我的一番批评他懂了,说对不起,爷爷。事后老伴说十二岁孩子也不算小了,说了不走心的话,就该严厉批评,大树要长直,就是要趁早趁小去修理。

我父亲于1958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我们艰难度日,劳苦可想而知。我们一个个成家了,母亲也老了。我们争着抢着养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母亲选择了老儿子,因为当地有个习俗,说“老儿子大孙子爷爷奶奶命根子”,老人对他们有特殊感情。我们也主动每月给母亲养老金,让母亲吃好穿好,度过幸福晚年。街坊邻居看我到母亲的穿戴和精神状态,都说这老太太不一般,有福气。母亲近百岁而仙逝,这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我们守规矩、孝敬母亲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到我们老了,三个儿子和媳妇都说让我们上他家,有的为此换了三居室,有的改了适合老人住的起居室,有的买江景房,空气新鲜景致好,都争着抢着接我和老伴去他们家住。到了年节或双休日,三个儿子都会携妻带儿女,拎着果蔬鱼肉,欢欢喜喜地陆续回到我家,全家三代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忙活起来,喜笑伴随着锅碗瓢盆交啊曲中,美味佳肴上了桌,祖孙三代团团围坐共享,真是一派其乐融融,说不尽的幸福与快乐。我觉得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祖辈对我父亲那一辈良好家风的传承,得益于我的父母对我们这一辈的家庭教诲,当然也得益于我和老伴对家庭、家教、家风的继承与弘扬,更得益于我的晚辈有家教懂家规。每当儿孙们唱着“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时候我老伴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的三个孙辈皆以高分考上自已理想的大学,他们都说,能有这样的成绩全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从小规矩的结果。他们说得对,为了让儿孙懂规矩,走正道,成人成才,我们真的是多年如一日,严格从自身做起,一言一行规矩自己和孩子们。如今看着他们走充满正能量的人生道路上,历练自已,努力拼搏,抱效祖国,我和老伴都十分欣慰,我们严格了家规,传承了任氏家族的良好家庭、家教、家风,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