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坚持做到“五个善于” 努力搞好宣传报道
发布日期:2017-06-26

 

坚持做到“五个善于” 努力搞好宣传报道

长春客运段关工委副主任  李文有

我是2006年3月从长春客运段党办主任的岗位上退居二线的,2008年10月参加段关工委工作的。在我在职时的几十年工作中,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始终没有放松我手中的这支笔,一直坚持为新闻媒体撰写稿件,发表作品上千件以上,有的曾被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采用,并荣获过全国短新闻竞赛一等奖。

2008年10月参加关工委工作九年来,又先后在《人民日报》创办的《人民网》、《中国火炬》、《学习与交流》、《沈阳铁道报》、沈铁电视台、《吉林日报》、《吉林工人报》、《长春日报》以及路局关工委《情况反映》和吉林省、长春市关工委《工作信息》等多家宣传媒体发表稿件和照片上百件以上。2009年以来我个人和段关工委一直连续被路局、长春市、长铁关工委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并被长铁关工委命名为宣传报道工作标兵,2003年还荣获了全路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做梦也没想到,这支已经回家“养老”的笔,在关工事业的平台上,再一次闪射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下面,就把九年来,我是怎样《坚持做到“五个善于”,努力搞好宣传报道”的一点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   善于摘取工作中的精华

说起关工委的宣传报道,我感觉不同于在职时的宣传视野,要搞好这方面的报道确有一定难度。一是宣传报道的面比较狭窄,基本局限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层面,不像在职时宣传的界面那么宽。什么安全、服务、质量、效益、路风、教育、老工人、新职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的素材很多;二是宣传的对象局限性较大, 基本是青工和“五老”以及我们日常关工委开展活动的一些信息。面对这样狭窄的层面,怎样寻找关工委宣传报道的突破口?我体会的第一点就是要善于在我们日常工作总结中摘取精华,做到一箭双雕,既总结了工作,又宣传了自己,使我们的工作不白干,这是搞好关工委宣传报道一个很不被人注意的重要渠道。

    记得 2008年11月,我到关工委工作才刚刚一个月时,正赶上长铁关工委年度检查验收,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桂荣向我介绍了段关工委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后,让我来写全年工作总结。当时作为我这个刚来的新兵,上来就写还没入门、还不熟悉的工作总结,确实有点发难。没办法,领导吩咐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之后,我把历年来《学习与交流》杂志抱回家,一本本看,一篇篇学,从中汲取营养。很快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项任务。记得整个总结共写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如何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第二部分写了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对青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三部分写了如何强化日常基础工作。当我把这个总结交给朱桂荣后,朱桂荣看后很高兴,认为总结的很全面,特别是长铁关工委领导来段关工委检查验收时,听了朱桂荣汇报后,也感到很满意。按理说,这个总结应该到此告一段落了,然而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觉得总结之中我们对青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实有点份量,这个总结不能就此搁浅。于是,我便从总结的中间部分关于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块单独摘了出来,而后进行了细致加工,形成了一篇经验性的稿件。12月的一天,我用电话直接与铁道部关工委《学习与交流》的编辑进行联系,并把这篇稿件传了过去。说心里话,当时我也没抱什么希望,结果没想到,在2009年1月份《学习与交流》的第一期,就进行了全文刊登,做到了首发命中。当时我非常高兴,关工委的老同志也和我一样分享着这篇稿件的快乐。之后,这篇稿子又被《沈阳铁道报》在一版采用。这是我到关工委后的第一篇处女作,可心说也是长春客运段关工委成立以来的第一篇处女作。

    从这篇稿件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为我们一个基层关工委,每年都要搞一些活动,每个阶段性和年终性的工作总结,都有我们一些报道的资源和素材,我们的一些小结和工作总结,都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写,决不能像“流水帐”那样就工作写工作,写完之后更不能把它单摆浮搁,要尽量从中摘取精华,从报道的手法上再次加工,并及时宣传出去。九年来,我所刊发的一些稿件,有很多都是从中再次加工而出炉的。

二、善于捕捉青工中的亮点

我们关工委的老同志,每天都要和青工打交道,那么报导的主要对象就应该放在青工的身上。我认为,离开了青工,也就失去了报道的源泉。因此,这几年我始终把宣传报道的主要对象一直放在了青工的身上。

为了搞好对青工的宣传,在日常中我十分注意捕捉青工的亮点。段关工委要求车队关工组常务副组长每周下去一次,分别到分工负责的车队收集一次青工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对外地片区关工组每周一次电话勾通,收集近期工作和青工的好人好事。每周我都详细了解这些情况,凡是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都及时上报或撰稿投报,尽量不让青工中的好事白干,不让“五老”对青工的好事白收集。一次,白城片区关工组陈玉霞电话反映说他们车队有一个青年乘务员在列车上捡到一个包,内有现金29000元,还有其它证件和银行卡等,当时旅客已下了车,最后车长通过电话联系找到了失主,将钱物如数归还给失主,失主拿出2000元表示感谢,被车长和这位青工婉言谢绝。当时,我听了这件事后,马上意识到这件事儿很好,比一般拾金不昧的事有分量,见报的系数比较大。于是,我立即动手,当时就写了一篇题为“万元巨款还失主”的稿件,马上传给了《沈阳铁道报》,没几天就在二版显要位置发了出来,我立即用电话通知陈玉霞说“你反映青工捡钱的好事见报了,还挂了你的名”,陈玉霞听说后非常高兴,到处找报纸,很快把上报的事儿告诉了车队领导。车队领导看到报纸后非常高兴地说“你们这些老同志还真有点水平,我们乘务员的好事没白干,下回有什么好事还找你们给宣传”。

在全路上下开展增收创效活动中,为了调动广大青工积极性,我努力在青工中捕捉有关这方面的亮点。我听说广州车队青工车长张晓铭的班组创收搞的不错,便找他进行采访,在详细了解他们是怎么样营销创效情况后,很快写了一篇题为“班组创收的领头雁”短篇通讯投给了《沈阳铁道报》,不久这篇稿件很快在二版见了报。当时,不仅车长张晓铭高兴,车班的乘务员也都很高兴,而且车队干部、段收入科的同志看了报纸也乐得很开心。

去年上半年,我们在组织青工参加长铁关工委举办的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诗歌演讲赛期间,段关工委选拔的一名青工选手叫周超,他是2010年6月从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复员分配到客运段的,先后当过列车员,列车长,直至被提升为动车队的调度。在担任车长期间,他为旅客做了大量好事,当了车队调度后他又积极参与了社会扶困解难的公益性慈善救助活动。2016年初,在他倡导和组织下,一个由60、70、80、90后奥迪车友参加的 “奥迪车友慈善协会”很快组建了起来,并从开始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现在已有500多人参与社会的慈善救助活动,并从开始的长春一个城市逐渐发展到全省、乃至全国一些城市的车友参加,周超本人还被选为该会会长。该会组建一年多来,广大车友忠实地履行了车友协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宗旨,多次深入敬老院、孤儿院、医院、希望小学等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筹资捐物,并为一些先进青工免费出婚礼车;为贡献较大的病故老职工免费出葬礼车;为突患急症病人免费出抢救车,先后办了上百件好事,无私捐款10万余元。在参加诗歌演讲比赛期间,他非常积极,利用休班时间勤学苦练,还自费购买了红军服装,他和青工张爽共同朗诵的《长征颂》曾被评为一等奖。通过组织演讲诗歌赛活动,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觉得这个小青年很值得宣传树立,便几次找他进行详细座谈和采访,很快撰写了一篇《80后最美铁路青工》通讯,《吉林工人报》很快进行刊登,段《新长客小报》用了半个板面也全文进行了刊载,年底段关工委还将他向长铁关工委推荐选树为十大青工道德标兵。

为帮助青工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段关工委在关工委办公室一侧添置两个大书柜,将路局和长铁关工委赠送的有益于青工健康成长的书籍,以及段党委购买的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并向各车队党总支发出阅览和借阅通知, 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 ,建立借阅登记簿 。在各车队的大力宣传下,许多青工来到关工委办公室借阅图书,不仅燃起了读书求知的欲望,还密切了与“五老”的关系。段关工委办公室与乘务员待休室同在一层楼,每天有几十名家住外地的乘务员在待休室轮休一度感到有些无聊。关工委开辟青工读书场所后,大家休息时有了好去处。青工说:“ 关工委为我们青年职工办了一件好事,以后待休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聊了,读书既打发了时间 ,又增长了知识。”事后,我立即撰写了一篇“搭建读书平台,助力青工成长”的信息,很快被《沈阳铁道报》采用。

实践使我体会到:搞好青工的宣传报道是我们“五老”肩上的重要职责。只要与青工多接触,多与他们交朋友,就随时随地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就会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宣传报道的好素材。

三、善于选准宣传报道的角度

我体会,一篇稿件,有很多写法。能不能见报,很大程度在于角度的选择,说白了也就是问题的针对性强不强,对面上的工作指导性高不高。角度选准了命中率就大,选不准就会白写。写的死板、没梭没角,就打动不了编辑,感动不了读者,也就见不了报。有些稿件的“流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10年初,我们关工委在研究全年工作时,大家一致感到有些“五老”的作用不够突出,有些人只挂名不出山,人数不少,作用不好,应该对“五老”队伍进行一次整顿。于是,我们出台了一个关于整顿“五老”队伍的意见,要求关工组对 “五老”成员进行一次摸底,按照标准重新组建“五老”队伍,对只挂名不起作用的成员进行劝退,对年富力强的人员吸收到“五老”队伍中来。这项工作干完之后,我并没有就此罢休,总觉得这个问题是当前各基层关工委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果把我们的作法发出去,肯定对其它兄弟站段关工委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这件事儿也比较新鲜。于是,我便把我们的作法,以“长春客运段关工委整顿‘五老’工作队”为题,报给了《学习与交流》,这条信息很快就被采用了。反过来说,如果这篇稿件从怎样发挥“五老”作用的角度去写,我想写得再好,编辑也可能不会用,因为多少年都在报道这个问题,老调重谈,问题不新鲜,被采用的系数肯定不高。这篇稿件之所以被采用,我觉得关键在于问题抓得准、报道的角度比较新,这是被采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在日常写东西时,一定要选准角度,一定要多深思,特别是标题一定要立意深刻,要有梭有角,惹人注目,这是上稿成功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又如,去年底,我们段新分配来86名铁道学院毕业的高职大专生,关工委配合教育科对这批新职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今年春运前夕这批青工陆续分配到各次列车上执乘。春运期间,我专门采集了这批大专生春运中的感人故事,并以“86名列车新兵战春运”为题很快写了一篇近2000字的中篇通讯,很快被《吉林日报》采用,吉林日报工业部赵主任接到这篇稿件后,当时就表态说“这篇稿件很好,我们正急需这样的稿子,我们马上就编。”,没几天这篇稿就见了报。之后,我又把这篇稿件向段党委进行了推荐,请段党委向有关媒体联系,不久这篇稿件通过段党委修改上报,通过有关编辑的再次加工,又先后被《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采用。反过来说,如果这篇稿件,单纯地去写关工委如何培训大专生,很可能就会石沿大海,因此选择角度是稿件成败的非常重要一关。

     四、善于在特色中打造精品

我体会到,小稿要不放过,大稿更要细雕刻。也就是说,芝麻要捡,西瓜也要抱。然而,西瓜式的稿件并不容易见报。没有特色,没有拳头产品,根本打动不了编辑。尤其是超过千字的稿件,上报很难,甚至要报社有关领导签字才能发表。那么,我们怎样去抱西瓜呢?我想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要平时多想事、干实事、干成事、干有特色的事,多与有关编辑联系,最后才能抱西瓜、出精品。

近年来,我们段关工委先后在总公司、路局和长铁关工委工作会议上所交流过的四个典型经验,就是在谋实事、干有特色的事中产生出来的,特别是我们为青工办好事的经验,我感觉更是我们具有特色的品牌。我们段关委在日常工作中很注重为青工干实事办好事,每次开会或电话勾通时常务副主任朱桂荣都要把为青工办实事和做好事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要求。各关工组在日常工作中,也都把这个要求当作主要工作。这几年,常务人员和“五老”先后为青工做了大量好事。有的关爱患病青工,有的帮助生活困难青工申请补助,还有的帮助后进青工化解矛盾稳定队伍,每件好事都做得有头有尾,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特别是长铁关工委在区域内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以来,段关工委更是把为青工办好事做实事纳入了重要日程。为了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我把这几年常务人员和“五老”为青工所做的好事和实事,从保安全、保稳定、保质量和促发展的“三保一促”的高度行了详细的总结,写了一篇题为“站在‘三保’的高度,努力青工办好事做实事”的长篇经验报给了《学习与交流》,很快这篇稿子就被原文刊登了出来。之后,我又把它缩写成消息,报给《沈阳铁道报》,也很快见了报。特别是我们关于组建郭明义爱心青工小分队的信息,还被《中国火炬》综合信息采用。2012年全路基层关工委长春工作会议前夕,总公司领导来长调研时,关工委高健南秘书长和郭洪都主任来长春筹备会议时,发现长春客运段关工委的“心系青工办实事,一片亲情助朝阳”的经验材料比较不错,便决定我们也参加这次会议。可见,这篇稿件份量有多重,不仅打动了编辑,感动了领导,指导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更鼓舞了我们自己,提高了关工委的威望。尤其是我写的《长春客运段关工委多种形式扎扎实实搞好青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学习与交流》《吉林工人报》等均用较大篇幅给予刊登。特别是《吉林工人报》在三版头条重要位置利用小半板给予采用。

几年来,我不仅注重抓了青工的典型宣传,而且还注重抓了“五老”的典型宣传。特别是2015年我采写的《灿烂的夕阳彩霞》长篇通讯,先后被《今天》杂志、《吉林日报》《吉林工人报》《沈阳铁道报》和吉林省关工委、长春市关工委工作信息等多家媒体转发。

五、善于在爬格子中点灯熬油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种共识:与文字打交道,不是一个 “好差事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苦差事儿”。我这一辈子,不论在段做办公室主任、当党办主任、还是在关工委工作,始终都是在这个 “苦差事儿”中渡过的。然而,我体会到,苦中有乐、也有甜。撰写稿件期间是比较艰苦的,一旦见了报那种甜美的滋味,是任何没有搞过宣传报道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为了搞好段关工委的宣传报道,九年来我付出了很多艰辛,经常想事、琢磨事,每干成一件事就写事。有时为了写一篇稿,吃不好睡不好,从标题立意、到段落层次、甚至每一句话、每个标点符号,都要进行反来复去地仔细斟酌,精雕细刻,力争达到自己满意和编辑认可,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一连几天和电脑为伴。

原来,我家有一个老式电脑,二线后我从来也没有动过。到了关工委以后,没想到这台老电脑又派上了新用场。可是,时间不长今天坏明天坏,先后修了多次,最后实在修不了了,没办法只好重新自掏腰包装了一台新主机,又换了一个“三星”显示器。这台电脑基本全用在了我日常的写稿中。为了搞好宣传报道,我不仅局限于文字,还努力在照片上力争有所造就。不便于文字发表的稿件,就用照片去反映,坚持两条腿走路,随时把关工委的一些活动通过照片及时地宣传出去。能上报的就传给有关媒体,不能上报的就存档,为今后关工委历史留些影像资料。由于段关工委没有相机,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又自费买了一台相机,每当有活动时就及时进行拍照,并快速发往有关媒体进行报道,坚持文字和照片双管齐下。与此同时,在搞好本段关工委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我还时常为长铁区域关工委写些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稿件或拍照一些照片。特别是我所写的《长铁关工委关爱年青人》这篇通讯,先后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沈阳铁道报》和《人民网》等多家网站转发,影响面比较大。我还几次随同区域关工委马秘书长深入白城、四平、洮南等地采访“五老”先进典型。区域关工委每次大小活动,我几乎每次都主动拍照及时上报,有的照片还被《中国火炬》《学习与交流》《沈阳铁道报》及地方媒体采用。

今天,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退休之后我这支认为没有用的“老笔”,还能在这里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还能在关工委这个平台上展示新的作为,我非常高兴。在这里,我要由衷地感谢有关新闻媒体的编辑,感谢上级关工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也由衷地感谢段关工委所有“五老”同志的支持,感谢他们所做的工作。没有他们的工作,也就没有我写作的稿件;没有他们的付出,也就没有我展示的平台。我认为,稿件虽然是人写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人干出来的,只不过是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加以加工和生华而已。实践和实事,才是新闻写作的唯一源泉,才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真正动力。

 

 

 

 

 

2017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