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兄弟民族传统饮食
发布日期:2017-05-09


    中华民族是由多个兄弟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在饮食文化方面,风情各异的兄弟民族饮食,构成了中华饮食的博大恢宏、绚丽多彩的文化等征。
    1、 高山族饮食
   高山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同台湾省的东南部,人口有60多万。大米和薯类是其最主要的食物,他们在口味上喜爱厚重的咸鲜酸甜,尤其喜欢食用鲜姜或用 鲜姜做成的饮料。爱吃腌制的牛肉,猪肉,鱼肉及野味食物;不吃猫肉、蛇肉、狗肉和鱼头,认为吃鱼头是不吉利的。擅长使用香蕉、芭蕉的树叶包裹糯米和肉食、 花生蒸制黏糕和糍粑,爱喝咂酒(用糯米和小米酿制的米酒),石板烤鱼是其代表性的食物,高山族同胞没有饮茶的习惯。
   2、 朝鲜族饮食
   朝鲜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工业区北部地区的吉林省延边自治州,人口有200多万。大米是其最重要的食物,用大米加工的糕饼、面条、打糕是朝鲜族同 胞节日餐桌上以及相互馈习的食物。在口味上喜爱厚重的咸鲜酸辣,尤其喜用黄豆酱、大蒿子杆、芝麻、大葱、姜、辣椒调味。爱吃牛肉、狗肉、鱼肉、蔬菜、擅长 用大白菜、萝卜腌制味美脆嫩的泡菜。烹调方法主要烤、煮、煎、拌、腌泡。日常饮食几乎没有发面食物,不喜欢肥腻油大的炸制食物,爱喝大麦茶,白米饮、大酱 汤、烤肉、冷面、泡菜、煎饼、打糕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食物。基本农耕的缘故,早餐是最重要的。
   3、 满族饮食
   满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同华北、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市、河北省、人口有100多万。日常特别喜爱食猪肉,冬季喜食酸菜,爱吃粉皮、粉 条、拉皮。用五花肉煮制的白肉为五福肉,冬季里酸菜白肉火锅是其最有民族特色的食物,血肠,饽饽也是满族同胞喜爱的食物,萨其玛是其传统的甜点,此外,满 族同胞有不食狗肉习俗。
   4、蒙古族饮食
   蒙古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北部,东北部、西北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黑龙江省,人口有500多万,主要从事畜牧业。饮食生活讲究红食和白 食,红食主要指肉类食品,白食主要是指奶食品,粮食品种主要有小麦、油麦、小米。牛羊肉及奶制品,烤全羊、烤羊腿、物把羊肉、大炸羊、蒙古包子、蒙古馅饼 等是蒙古族同胞的传统食物。烹调方法注午炖煮与烧烤。蒙古族同胞每天都离不开茶,奶茶是其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在红白食物之间,炒米是其主要的食品,既可干 食也可泡奶食用。在蒙古族同胞的餐饮中有满酒为敬的待客习惯,无茶无酒则为不敬,这与汉族兄弟酒满茶半的待客礼节有所不同。蒙古族同胞不食狗肉,困为狗是 牧人最好的朋友。
   5、回族饮食
   回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京市、河北省等省市区,人口有900百多万。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回族 同胞的日常饮食具有典型的伊斯兰清真风格,在饮食生活中食用的陆生畜类动物均为及刍动物(如牛、羊、驼):禽类均为带嗉子的动物,如鸡、鸭、鹅;鱼类有黄 鱼、鲤鱼、草鱼等。禁忌为,不食猪、骡、驴、狗、蛇、元鱼等各种凶猛丑陋的动物,不饮酒,不食自死动物,不食未按伊斯兰教规屠宰的畜禽动物,不食动物的血 液等。回族兄弟在餐桌上则是以茶代酒,用右手倒茶,双手递茶以示敬意。代表食物有烩羊杂碎、烤羊肉、炮糊、馓子、油香、艾窝窝、它似蜜、卷果(裹)、肉 粥、手抓羊肉、爆肚等。传达室统的民族节日为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宰牧节)和圣纪节(圣会)。
   6、维吾尔族饮食
   维吾尔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口有800多万,主要从事农牧养殖业。饮食生活有着浓重的伊斯兰色彩,喜食牛羊肉, 喝奶茶。代表食物有烤囊、烤南瓜、曲连、哈勒瓦、银丝面、薄皮包子、手抓羊肉、烤全羊、烤羊肉串、手抓饭等。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是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 节。
   7、哈萨克族饮食
   哈萨克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口有100多万,主要从事农牧养殖业。信仰伊斯兰教。其风俗有约对不能跨越铺在地上的 餐布,要把最好的肉食品让给老人,喝茶吃饭先敬老人等。哈萨克族同胞喜食牛羊肉、奶茶、马奶子、喜欢吃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焖制的手抓饭或用牛羊奶煮 成的米饭。代表食物有索古姆、马奶子、手抓饭、奶疙瘩等。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是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在圣纪节里,家家户户都喜欢吃用牛肉或羊肉、大 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煮成的“库吉”食物。
   8、藏族饮食
   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和西北部地区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人口有500多万,主要从事畜牧养殖业。饮食生活中爱食用青稞麦或豌豆 (经过炒制后磨成粉)制成的糌粑。藏族生活中绝不能没茶,时刻都有的就是酥油茶。在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节日雪顿节上有喜食酸奶的习惯,没有食海鲜海味的习 惯。由于受传说中鱼是龙家族的成员及其他宗教文化的影响,亿们不喜欢吃鱼、不吃厅蹄类、无爪禽兽(马、驴、骡、兔、鸭、鹅)的肉、偶蹄类的牛羊肉是其主要 肉食来源。调味主要用食盐。代表食物有炸灌肺、蒸牛舌、氽灌肠、火烧蕨麻猪、夏河蹄筋、爆焖羊羔肉、吹肝、手抓羊肉等。
   9、壮族饮食
   壮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有1800多万,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从事农牧殖业。饮食生活中以大米、薯类为主, 喜爱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口味注重咸、酸、香、辣、滋味醇厚浓郁,喜欢吃狗肉、酸菜。主要食品有白切狗肉、鱼生、烧乳猪、菠萝饭、糍粑、五色糯米饭、壮家 酥鸡、米粉肉、粽子等。最大节日是春节,较为重要的节日是端午节、中元节和中秋节。
   10、苗族饮食
   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贵洲、云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人口有80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饮食生活中以大米、玉米和薯类为主,喜爱食用糯米 制成的食物,口味注重咸、酸、辣、喜欢 腌制的酸菜和酸肉。主要食品有辣椒骨、血灌汤、苗乡龟凤汤、酸汤鱼、万花茶、苗汤牛肉炎锅等。除了苗年之年,还有 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等,糯米饭是各种节日必备的食物。
   11、彝族饮食
   彝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人口有70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畜殖业,饮食生活中以玉米、薯类、小麦为 主,喜爱将肉禽类制成腊味食物后食用,口味注重咸、香、麻、辣、喜欢吃腌制的酸菜。主要食品有坨坨肉、多拉巴、羊汤锅、烤乳猪、面糊酸菜肉、荞粑、锅巴油 粉等。民族传统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十月年是传统的年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在农历的十月上旬,年节日期为5——6天,腊肉和煎糯米粑粑为节日食物;火 把节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农业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进行,坨坨肉为节日食物。
   12、哈尼族饮食
   哈尼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四川、云南两省,人口有10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饮食生活中以大米、小米、玉米、薯类、小麦为主,喜爱食用米粉,粉 卷、凉粉、粑粑,口味注重酸辣,喜欢吃腌制的酸菜,喜欢用豆鼓调味。主要食品有蜂蛹酱、暴腌芭蕉芯、酸笋炒鹿子肉、清汤橄榄鱼等。在民族传统节日方面,哈 尼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隆重的传统年节,是欢庆丰收和祝福平安的节日,在农历的十月上旬,年节日期为5——6 天。节日里除了准备出嫁的姑娘之外,其他人一定要吃拜祭过天神祖先的公鸡肉,每当年节期间,寨子里的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各家各户将餐桌连接在一起 摆成长龙阵,将自家最好的节日美食放在餐桌上,男女老少在一起共饮共食、欢度节日;六月年寨里一般要祭天神和谷神,祝福人畜平安和五谷丰登,分食牛肉,共 享神赐成了节日习俗,鸡肉、糯米饭和酒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物。
   13、侗族饮食
   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人口有30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养殖业。饮食生活中以大米、玉米、薯类、小麦 为主,口味注重酸辣、纯厚,喜酸爱辣,喜欢吃腌制的酸菜、酸鱼、酸鸡、酸肉。侗族有三日不吃酸的,两腿打弯弯的说法。人们喜欢用虾酱调味。主要食品有酸汤 鱼、腌菜、酸汤肉和三合一酸汤等。
   14傣族饮食
   傣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人口有100万,主要从事农牧养殖业。饮食生活中喜爱用糯米制成的食物,口味精少重咸、酸、 香、辣、醇厚,不喜欢食羊肉,喜欢吃蚂蚁卵、酸菜。主要食品有炸牛皮、牛撒皮、酸鱼、火烧鱼、菠萝饭、香茅草烤鸡、酸笋、芭蕉叶饭、糍粑、竹筒饭、竹叶包 饭等。用食用菌做的菜品较多。较为重要的节是傣历每年六月举行的泼水节,以及七月十五日的关门节和十二月十五日的开门节。大象象征着憨厚纯朴,孔雀象征着 幸福吉祥如意。香包则是男女定情之物,是姑娘送给男友的信物,若在餐厅酒楼之中把它送给客人则表示友好及祝福。
   15、怒族饮食
   怒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省怒江流域的峡谷地区,人口有200多万,主要从事农牧养殖业。饮食生活中喜爱食用五谷杂粮,不食狗肉,因为狗是其传 统的民族图腾。重大传统节日喜欢杀鸡举行占卜活动,喜欢吃鸡肉,遇到重大祭祀时,要杀猪宰羊,家族合食。口味注重咸酸,香辣,醇厚。主要食品有琵琶肉、烤 山鼠肉、斜拉、炒面、火烧粑粑、咕嘟饭、西夸拉粑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