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以敬畏之心传承长征精神
发布日期:2023-12-09

以敬畏之心传承长征精神

四平站 王璐瑶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题记

现在的天那么蓝、一碧万洗,地那么大、广袤无垠,生活那么安详、和谐幸福。可是回顾历史,在红军长征时期,天是阴沉沉的,遍地横尸遍野。空气里都弥漫着血腥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

李时新的《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一书,描述了22位失散红军战士经历湘江血战的生命沸点,又回归农村的特殊命运。从那些亲历者的口述碎片,拂去硝烟留下的烟尘,再次回忆起那场发生在桂北大地上的惨烈战役,同时也打开对那一个个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的回忆。

一翻开书,会看到一张跨页,上面是一张张饱经岁月风霜的沧桑的老人的脸,中间一句简短的话:“2014年,刘华连老人96岁高寿逝世,至此,湘江战役桂北失散红军全部归队。”归队,这是当时所有参加湘江战役突围战斗的红军战士心中最强烈的愿望,但是他们的长征,被迫止步在老山界,止步于桂北这片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他们经历了从迷惘、困惑、痛苦到坚定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以艰难的思想斗争或是浴血奋斗,寻觅着前方的路。无论是怎样的归宿,这些散落的革命星火都带着感恩之心,开始了新的人生。书中所有受访的失散红军战士均已离世,他们所经历的磨难、彷徨与思索以及对湘江战役的深刻回忆都留在了文字里。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代风骨一代人。历史学家陈寅恪说过:“国可亡,史不可灭。”是程翠林坚定革命信念。不畏生死,身先士卒的是他,奋勇杀敌的是他,子规咳血洒青天,一寸山河一寸血;断肠明志铸忠魂,陈树湘烈士的事迹不应被忘记。

世间有大美,我亦爱极了这山川秀美,亦知这山川之下埋葬的是赤心,是忠骨,亦是军魂,“军人殉国,魂佑疆土。”这是战死沙场将士们的不变信念,守护这片山河,他们将赤心注入这片山川。

他们经历了中国革命中最惨烈悲壮的一段进程,从他们记忆深处穿越而出的既是个人的生命史,又是中国红色革命史。他们濒临绝境获救重生,人生命运剧变,甚至能证明他们革命生涯的所有物证都已无存,但信仰、信念、理想的青春印记已烙进了他们的大脑,深入了他们的骨髓,身躯里始终奔涌着红色军人的热血,思想上、精神上始终都大步走在已离他们远去的红军队列。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当那些革命烈士的血染红了山花,染红了旗帜,染红了太阳,怎么就没能染红我的心呢?我看到的仅仅是风景,而不是一曲炮火震天也压不住的雄浑幽咽,而不是一段波澜壮阔仍浩浩汤汤的岁月山河,而不是一部裹挟着风声雨声的彪悍青史吗?我不信。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与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始终为人民的幸福而战斗。他们从人民中来,在腥风血雨的年代用生命为人民筑起了安全防线,用鲜血换来了和平;在和平年代,他们又默默融入人民之中,为一方建设出力出汗;在危急动荡之时,他们又随时能够冲在一线,保家卫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我身处和平,生逢盛世,我也许无法体会先辈们历经的黑暗与艰辛,但我始终记得,如今这太平盛世从何而来,我必须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延乔路通往的是繁华大道,当我想要停下的时候,没有方向的时候,不如想想那些先辈们,想想这山川之下埋葬的忠骨与赤心,那就是我前行的无限动力,他们就是我的灯塔,指引着我通往繁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