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传承文化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发布日期:2023-12-09

传承文化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读《唐宋诗词的语言艺术》有感

白城供电段 张恒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波光荡漾,各项成就绚烂夺目,古诗词无疑是这条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华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诗词最初的形状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唐诗宋词的形式,诗词也像一粒种子,被播种到神州大地之上,汲取着专属于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养分,生根发芽,散叶开花,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最古老的诗词是上古神话传诗,这是中国最早的灵魂诗词。中西方文化有所差异,但是历史几乎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在没有具体的记载历史之前,历史永远是个迷。上古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就这样有了人类,也就有了语言,语言就是最早的诗,每一声称呼,每一句语言,都是最古老的诗,所以诗歌的发展最初是从语言到文字演变而来。

到了西周时期,古代文学史上一等一的大事件发生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了。作为中国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虽然作者不详细,但是内容总体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近几百年的历史面貌和生活现状,在我国诗歌历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世诗歌的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诗经》以后的诗人大多都受《诗经》的影响。风雅颂各有千秋,现实主义韵味贯穿诗歌,其艺术魅力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现状,不愧是中国诗歌的里程碑和源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其中以《离骚》为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至唐朝时期,古诗发展达到了黄金时代。各派诗人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展现自己的天纵才资,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有笔下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仙李白;也有忧国忧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圣杜甫;有叙述边塞风光,“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岑参;也有以长诗叙事,“我寄人间雪满头”的乐天白居易……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个体,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首让人拍案叫绝的诗文,你们因大唐而存在,大唐因你们而荣耀。

宋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在梁代形成,但在宋朝达到了巅峰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宋词大多是以寄情山水和抒发志向为主。体裁主要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能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诗词中沉淀着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史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学史的骄傲,也是留给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和最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学好古诗词,并不是单纯的背诵清楚,更要理解作者凝结在诗词中的至真至情。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拳拳报国之心;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夫妻情深;理解“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惺惺相惜之情;理解“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感叹青春流逝之遗憾……在新时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个国人应该肩负的使命,应运而生的《中国诗词大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好诗词传播好、发扬好,在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热烈的学习古诗词热潮,为继承和发扬古诗词增添了助力。

作为铁路人,作为一名接触网工,每天面对冰冷的供电设备,心中难免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如何摆脱这种困局,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我认为汲取古诗词中的力量是个不错的选择。想到接触网工每天的“夜窗”作业,我就会想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以侠客之心、坚韧的初心守护好、保障好铁路安全;看见复兴号飞驰在祖国辽阔大地之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速度在祖国大地随处可见,乘上高铁,南北之旅朝发夕至,在车厢里感受一年四季变化,飞驰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追寻复兴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对于平时的一些技术标准和专业知识,终究是要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中来,到实践中去,让技术标准成为作业习惯,让安全成为永恒的主题。

诗歌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命力旺盛的古典诗词,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