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缅怀革命先驱 传承大钊精神
发布日期:2023-12-04


 

缅怀革命先驱 传承大钊精神  

读《李大钊传》

长春供电段关工委 王玉珍

 

  今年七月,在第二个党史学习活动月中,我第二次品读《李大钊传》。40年后,再次读这本传记,我仍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读这本传记,对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珍惜今天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任务,具有特别的意义。(60年开始写,66年停,79年一版,83年第二版)

《李大钊传》,书中字字句句都感人肺腑、给人以启迪,字字句句都刻画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高尚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范,特别是他的“铁肩担道义”精神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是一次难得理想信念教育。他遇害了,但他那光辉的名字和思想,英勇不屈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目中,闪耀在史册上。他的“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永远鼓舞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华儿女。

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系统阐述了李大钊同志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包括他的少年时代,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最早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成为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章节,彰显了他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读《李大钊传》,我思考着,要传承革命先驱哪些精神呢?给我感动最深、人生启迪最大的有三种精神。我分四个部分谈谈体会:一是学习他“铁肩担道义”的勇于担当精神;二是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三是学习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密切联系群众,踏实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四是我们要发扬大钊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建新功。

一、学习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勇于担当精神

19168月,大钊同志在创办《晨钟报》时,他设计在每天报纸的社论前面,印一古钟图案,一天在钟上刻一警语。第六号警语便是“铁肩担道义”,这是大钊同志经常吟咏的名句,也是他高尚风格的写照。后来大钊同志把他写成名联,加上了“妙笔著文章”。那时他27岁。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大钊同志认为:“现在者,吾人青春中之青春也。”就是说,青年人应紧紧抓住现在,肩负起砥柱中流的责任。担任总编的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 “晨钟”之使命》,副标题是“青春中华之创造”。文中号召青年,面对祖国受屈辱、被轻蔑的现状,要更勇敢地担当起创造“青春中华”的大任!他这种担当意识源于一下三点:一是,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积累了渊博的学识。(大钊生于1889年,农历10月初六,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字守常。父亲李任荣是个读书人,因患肺病,23岁就去世了,留下怀着孕的妻子。他母亲因感伤过度,在生下李大钊后不到16个月,也去世了。大钊同志从小就孤苦伶仃。为一垂老之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这个祖父因没儿子,把大钊父亲过继给他的,大钊出生时祖父已经70多岁了,也是读书人。就把自己希望寄托在孙儿身上。他对这个孙儿十分宠爱,但管教非常严厉。一心要把大钊同志培养成能光宗耀祖的读书人。)大钊同志从三岁起,就学着认字块。四、五岁时,开始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有时到人家串门,就认人家的对联字画;傍晚出去乘凉,认村里的告示碑文。他的童年,是在不断学习中度过的。他幼年时读书异常勤奋、刻苦的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德。由于他孜孜不倦的攻读,所以他进步很快,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二是爱学习、爱发问,是非分明,追求真理,少年就成为爱国者。有一次读书时,他问表姑:“你看这个念个啥?”表姑说:“我不认得字呵。”大钊问:“你为啥不认得字呢?”表姑说:“我没上过学呵。”“你为啥不上学呢?”“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就这样,小小孩子,就开始接触到一个社会大问题。1907年,他在永平府读初中二年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家境败落,他面临着失学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井家坨的财主宋举人有意笼络他,派小车接他去,表示愿意资助他到外埠升学。但是,大钊同志断然拒绝了。事后,他对表姑说:“宋某做官钱来得不正,这些人的钱都不是好来的。我就是不念书,也不用他们的钱!”他后来终于依靠夫人的支持,“辛苦艰难,典当挪借”,到天津求学去了(由于家里缺人手,十岁时就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他大六岁,贤惠、能干,他支持、帮助大钊同志,认为大钊做得对)。大钊读书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而清王朝的统治,使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来深深地烙印。他经常向老师问道:“为什么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穷人没饭吃、没衣穿?”从那时起,他就痛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憎恨残暴的封建制度,憎恨腐败的清朝政府。十三岁时,他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1907年夏天,为了为祖国寻找出路,他决定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少年时代的李大钊同志,追求真理,焕发着“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爱国思想,这就为他一生壮丽的事业种下了根苗。三是忧国忧民,与时俱进,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立志报效国家。辛亥革命后,当大钊同志认识到,革命果实已被军阀篡夺了,人民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大声疾呼喊出自己的哀痛,他当时在北洋法政学会任编辑部长,就在1913年四月1日的《言治》创刊号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大哀篇》,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尖锐地抨击了当时的军阀官僚政治。从1913年四月至11月,大钊同志共发表诗文27篇,还编述了明末爱国志士朱舜水的事迹。大钊同志这些学生时代的著作,表达了强烈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至今读起来,还深深地激励和鼓舞我们。1916年春,大钊同志在日本时写的《青春》寄给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于九月在二卷一号上发表。这时,《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大钊同志从 “青春”的宇宙观出发,进而提出了“青春”的人生观,即积极进取的革命民主主义的人生观。《青春》是大钊同志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代表作,充满了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19166月,大钊同志从上海乘船先去天津,然后再去北京。轮船定在黎明前启碇。行前的那天傍晚,他和一位朋友在黄浦滩上散步。当他们走到戈登铜像前,刚刚坐在一张长椅上休息的时候,从背后出来了英国雇佣警察,扯开喉咙嚷道:“不许你们在这里,快点滚开!”大钊同志严厉地质问他:“这是哪一国的领土?”那警察竟吼叫起来:“你们不服从,就带到巡捕房去!”由于船就要开了,没有时间应付这警察的纠缠,他们只得回船。当时,大钊同志愤怒地指着戈登像说:“我们总有一天,要把这东西拆掉!”青少年时代,大钊同志就励志对祖国对人民要铁肩担当。在壮丽而短暂的一生中,他做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 唤起了亿万民众。李大钊的崇高革命精神最可贵之处,就是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无私奉献,这也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 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

   可以说,在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之后,大钊同志就开始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着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他最早研究、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勤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李大钊,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他在《庶民的胜利》书中,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新的革命斗争方向。

他相信共产主义,宣传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说:“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哲学的根据”,并说:李大钊同志是“五四”运动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他在思想和组织方面的工作,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贡献。读《李大钊传》,我的耳边,又响起“五四”运动先驱者李大钊那坚定声音: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鼓舞和指引着他不懈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年轻生命,他大公无私献身精神,闪耀着历史和时代的思想光芒。

    1927428日,那个昏暗的日子,先生那慷慨激昂的演说,那年仅38岁的发自肺腑的声音,穿越时空,给后人一次又一次的鼓舞、激励与震撼。就在绞刑架下,在杀人的刑台上,李大钊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并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他对死亡和反动派最大的蔑视,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嘲笑哪些杀害他的匪徒,“好像热锅里的游鱼一样,还想昏头昏脑地来演丑戏”。他说:“不能因为今天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他对共产主义信念是那么的的坚定。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大钊同志战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李大钊同志在监狱中,在阶级敌人面前,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敌人用种种残酷的刑罚拷打他,折磨他,用竹签打进他的指甲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是,他没有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 “供词”,没有向敌人泄漏任何党的机密。他始终立场坚定,坚贞不屈。19274月,李大钊被捕后,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可见,为民族谋解放、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生活就是李大钊为之奋斗一生、死而无悔的初心。他在狱中写下的自述回顾自己壮烈的、革命的一生,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仰和伟大抱负,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国家的革命主张。在自述中,他把一切都由自己承担起来,尽力掩护一起被捕的青年同志们,表现了高度的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在狱中,敌人把李大钊与其他“犯人”隔离开来了。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从没有停止过革命的宣传。那些看守的士兵以至于气势汹汹的警察都成了他的宣传对象。有的士兵被他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感动,自愿为他传送消息,成为他在狱中继续领导革命斗争的“交通员”。甚至有的警察也表示:“上边的命令,我们也没法子想,象李先生这样的人,我们是十分敬仰尊敬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大钊同志所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亲爱的党,仍是他那为之鞠躬尽瘁的革命事业。和他一起被捕的女儿说:他是“如此坚定和沉着”,另一种伟大的力量----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笼罩了他的整个精神”。

狱中的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浩气长虹。他遇害噩耗传出后,当时党的机关报《向导》特地发表悼念他的文章,称他是最勇敢的战士。他的献身不单激励当时艰苦奋斗中的共产党人,也激起人们对反动军阀更深仇恨。他的名字,将为中国人民“牢记不忘”。

     三、学习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密切联系群众,踏实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只是空谈,正如他所说:“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作”,他用妙笔和行动,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英勇斗争。他亲自领导的五四运动、建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促进统一战线,就是他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表现:一是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二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李大钊的青年力量,他提倡青年对理想的实践,号召青年以理想为帆,树立人生导向;以实践为桨,试图在风云变幻的海浪中留下辉煌!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探索中国实际问题,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李大钊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生前曾撰写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这也成为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正如他经常所说,“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在他遇害前,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风暴不断酝酿着。他在五四前夕,第一次把直接行动公开地提出来,发出大风暴来临的信号。五四运动后,他更加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宣传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的伟大力量。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李大钊同志是“五四”运动的优秀领导者之一。

在领导北方工人运动期间,(党让他多出面做宣传)他执行党的决定,深入工人中到处演讲,发表文章,并在许多学校兼课,宣传党的主张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时期,他做了大量工作,推进了北方工人运动和其他革命运动,成了北方工人阶级、北方革命群众所热爱和熟知的领导人。1922年到1924年间,大钊同志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促成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不辞辛劳,奔走在大江南北,万里跋涉,往来频繁。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四跨长江,三赴上海,两下广州。大钊同志,代表我们党与孙中山会谈,对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尔后,他又促进了“民主的联合战线”,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的作风。他一生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他总是穿着长衫,在北大人图书馆馆长期间,发的120块薪水,他总是拿来资助有困难的同时或资助革命,最后自己家用都没了,后来校长蔡元培告诉财务,发薪水,先给李夫人留够家用,再给大钊。

总之,大钊的精神内容十分丰富,内涵非常深邃。他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人格风范感天动地。《李大钊传》,这是一本对我人的一生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书。这本外表朴素的书,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和革命理想信念道理,富有教育意义。李大钊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四、发扬大钊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建新功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青年接续奋斗逐梦前行,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关工人。

读《李大钊传》,我深深刻地感到,李大钊精神与习总书记讲的“挺膺担当”精神同根同源,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弘扬大钊精神,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时代的李大钊,就已经将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这种奉献和担当精神,也深刻地体现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身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勇担复兴使命和历史责任,将青春和热情投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在脱贫攻坚战场、科技攻关岗位、抢险救灾前线、疫情防控一线、奥运竞技赛场、守边卫国哨位上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青春风采。(具体数字就不说了。)事实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经得起困难挫折,扛得住风险挑战。他们正是在传承革命先驱李大钊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无畏向前的精神品格。

  新时代铁路人正在传承大钊精神。在全面建设铁路现代化、旅客平安出行中,担重任、挑大梁。老将不死,薪火相传,他们要拼出一个新时代,一个新铁路。等到那时,他们可以自豪地向老革命家们说一声,看,这盛世,如你所愿。我们长春铁路关工委以孙鹏、林佳卉、马丛为代表的47名十大岗位优秀青工标兵和以聂雪明、马健为代表11名的优秀青工标兵提名奖获得者,他们牢记 “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的传承事迹,个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在执行扫雷任务时,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的一句话,体现了勇敢担当精神;一句话,他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我们长春供电段也有一位具有担当精神的青年,他用一句“我来”,在20米高空上,给面临危险困境的工友们,开出了一条安全作业的生命通道。他就是长春供电段维修车间集中修工区工长、区域关工委十大岗位优秀青工标兵提名奖获得者聂雪明。一次,在客车厂架设电缆时,需要在20米的高空上安装15米的安全绳索,这个任务十分危险、困难和艰巨,需要的不仅是高空作业的技术,因为还有许多障碍物,更需要的是胆量和观察能力。就在大家惊呆、不知所措时,聂雪明同志毫不犹豫的第一个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来”。他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后,在大家的注视下背着绳索在20米的高空上穿越前方的障碍,一步一步的艰难向前移动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这段距离虽然只有15米,但是每走一步都特别艰难与危险,当他走到终点时,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工作服,大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而他却释怀笑着对着大家说:“这回大家不用害怕了,终于有安全绳了”。事后有人问他,你当时怎么想的,不害怕吗?他说,什么也没想,只想着为大家开出一条安全作业路。朋友们,20米高空跳下去死亡率98%,是生命的极限,即使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的,阿迪力艺术传承中心的“高空王子”达瓦孜世家第六代传人,阿迪力吾休尔所带领的队员在20米高空走钢丝挑战人生时,他们每一场表演,都可谓是一次未知的征途,精心动魄。聂雪明同志在20米高空用一句“我来”,挑战生命的极限,在接触网工作中却实属罕见,这20米,是他践行担当精神的体现,是他对铁路供电事业的无限热爱、忠诚的表现,是灵感和汗水的叠加,是他对同事、工友的深情厚爱的最好诠释,也充分说明他们这一代青年正在践行李大钊的担当精神,为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脚踏实地地忘我地工作,说明李大钊精神正在新时期青年中发扬光大。

    最后,我说句心里话,做为一名五老,我将以李大钊精神为动力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