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觉醒年代》,扬革命精神
长春车辆段动车车间 王天原
读完龙平平著的《觉醒年代》,我感慨万千。这本书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表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是以青年毛泽东等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为主要内容展开创作和写作的一部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形象。作品引入新旧文化人物的对垒、争论、斗争及适度的理解、通融,叙述了他们在社会斗争中的壮怀激烈,个人命运上的曲折多变。作品深入人物灵魂,描写新旧文化间的冲突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痛苦,叙写他们为国家、民族和大众付出的牺牲与代价,这种代价里有现实生活中的清贫辛苦、爱情婚姻上的隐忍服从,更不乏至亲之人的生命付出。整部作品客观冷静,没有故意拔高或者贬低某一个人,剧中出现的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等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他们中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这本书给我很大启发,我希望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历史中的这些先辈们,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仰!
一百年前,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凌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妥协退让,中国人民继续遭受列强欺凌。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独立的希望,但却无法改变其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和腐朽思想。
而李大钊——我最喜欢的书中角色,代表了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的梦想和担当。看完全书之后我再次思考,如果不是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李大钊又怎么会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呢?而陈独秀和胡适则是两位思想较为激进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行动支持新文化运动,但陈独秀后来遭到反动派迫害,成为了阶下囚。在监狱里,他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决心回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加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探索,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出黑暗、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正如李大钊所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新青年代表们没有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所走的道路而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他们选择了另一个革命方向,但我们要知道他们走出这条路时是多么艰难。这一代年轻人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那一代代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国家做着贡献!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到“五四运动”爆发、工人罢工、全国人民参与革命运动,再到全国解放及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俄为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三民主义”等思想理论观点和实践成果。经过一百年的奋斗与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辉煌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而青年毛泽东早就已认识到了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前途无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这些史书上的人物、或是那些无法被史书记载的芸芸众生,为国家民族贡献了自己毕生心血。他们让我们知道今天所拥有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和民族荣誉感,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书中的角色众多,但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竭尽全力,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来夺取他人生命。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虽然我是一名党员,但是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学习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不够全面,所以以后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